小贾若有所思地问道:“那牛蒡在国外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张教授接着说:“在霓虹国,牛蒡可是非常受欢迎的。几百年来,它一直被当作高档蔬菜,价格昂贵。在霓虹国,牛蒡最早是药用,1000多年前,霓虹国宫廷饮食中出现了关于牛蒡的记载。牛蒡在霓虹国被视为与人参媲美的“东洋参”。霓虹国虽然地域狭小,但种植牛蒡的面积也达到了数千公顷。而且,他们每年还从国外大量进口牛蒡,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不仅是霓虹国,现在亚洲各国都开始规模种植牛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贾不禁感叹道:“原来牛蒡在国际上这么受欢迎啊!”
张教授笑着说:“是啊,牛蒡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比如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余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它还有多种保健功效,所以市场需求很大。”
小贾又问道:“那为什么在我国,牛蒡没有兴起呢?”
张教授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在我国,虽然也有人食用牛蒡,但相对来说还比较少。不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牛蒡的市场前景应该还是非常广阔的。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故事的题目就是《牛蒡传奇》,话说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姓旁的老农。旁家世代务农,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然而,近年来,旁家却遭遇了一些困扰,旁老农的老母视力日益模糊,身体每况愈下,儿媳也一直没生个一儿半女。
为了给母亲治病,旁老农四处求医问药,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但母亲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这让旁老农忧心忡忡,整日愁眉不展。
一天,旁老农像往常一样牵着老牛去耕地。老牛吃力地拉着犁,显得有些疲惫。突然,老牛挣脱了旁老农的缰绳,跑到了田边的一处草丛中,大口大口地吃着一种叶子大而厚、根长且形状像山药的草。旁老农见状,心中十分诧异,他从未见过老牛对一种草如此感兴趣。
等老牛吃饱后,回到田里继续拉犁,一旁老农惊奇地发现,老牛仿佛充满了力量,拉犁的速度也快了许多。旁老农心中暗想,这草莫非有什么神奇之处?
怀着好奇的心情,旁老农也拔了一棵这种草,将其根部洗净后咬了一口。顿时,他感觉到一股清新的气息在口中散开,随后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旁老农心中大喜,他决定将这种草带回家,让母亲也试试。
回到家中,旁老农将草的根部煮汤,给母亲喝下。起初,母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旁老农坚信这草一定有效,于是每天都给母亲煮这种汤。
日子一天天过去,奇迹终于发生了。母亲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身体越来越硬朗,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对于糟糠之妻突然有了感觉,多年未孕的妻子竟然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旁老农一家对这种神奇的草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决定给这种草起一个名字。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将其命名为“牛蒡”,因为是老牛先发现了它的神奇。同时,他们也称之为“大力根”,以纪念它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健康。
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村民们纷纷来到老农家中,询问这种神奇草的情况。旁老农毫不吝啬,将牛蒡的功效和种植方法告诉了大家。从此,村子里的人们开始广泛种植牛蒡,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蒡的名声越来越大,传到了远方的城镇。一位游历四方的郎中听闻了牛蒡的神奇,特地来到村子里考察。经过一番研究,郎中发现牛蒡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正如华夏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郎中将牛蒡的药用价值传播开来,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使用牛蒡。牛蒡因其卓越的功效和丰富的营养,享有了“蔬菜之王”的美誉。牛蒡的销量也大涨。
旁老农一家因为牛蒡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村庄也因为牛蒡而变得繁荣昌盛。旁老农常常感慨,这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赐,让他们发现了牛蒡这一神奇的宝物。
多年后,旁老农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依然会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述发现牛蒡的故事,希望他们能够记住,大自然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就能找到改变生活的奇迹。今天,我给你讲讲这些故事,小贾,希望你也有些触动。
“可是,张教授,霓虹国官方将华夏出口到霓虹国的牛蒡退回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小贾急切地问张教授。
“由于牛蒡是近几年引进的蔬菜,加之原来都将牛蒡子当做一种中药,大家对它的研究都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文献可借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既然是官方退运肯定与检疫有关,检疫包括病、虫、线虫等方面,小贾,你就发挥你的专业特长,研究一下吧,可不能让农民兄弟吃亏!”张教授对小贾说道。
“整个的出口牛蒡就是订单、简单加工、农民种这三大块,现在成品质量出问题了,如果不是国外客商故意找茬的话,板子不打到农民身上就是加工厂身上,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责任如此划分呢?”小贾陷入了深思,忽然,他蹙起了眉毛,“难道订单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