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在期待,接下来的这首《菊花台》又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今晚林夏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实在太多。
在节目单上,有一首小词,不像是古体诗词,倒像是现代的歌词。
钟然是不喜欢提前读介绍的那一类人,总有一种被剧透的不适,她更喜欢保留余味,靠自己的感觉去听,所以并没有看到。
而顾青则是大概扫了一眼,只这一眼,他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寻常之处。
……
在紫禁城举办音乐会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看今年的秋晚,尤其是林夏的粉丝。
为了不和秋晚撞车,这场音乐会也没有用直播的形式,而是会在第二天上传录播。没有抢到票的粉丝就决定在线上先看看秋晚再说,毕竟今年林夏还有两首歌呢。
作为能在秋晚上一次拥有两首歌的年轻歌手,排面直接拉满,堪比这两年的春晚。没有对比就没有对比,事业粉表示被圈得非常安心。
谢宛白也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民乐系的学生,她最关注的当然是紫禁城音乐会。林夏的每一首新曲,像是《战马奔腾》和《风居住的街道》,一出来不少二胡专业的学生就已经练得热火朝天。
更不用说,这次演出也有不少他们学校的老师参加,作为夏音的学子,自然想要近距离欣赏这些演奏大家的风采。
只是谢宛白没有抢到票,又不好意思去麻烦林夏帮忙留票,就决定先看着秋晚,把惊喜留到第二天。
看着节目单上林夏的名字,谢宛白由衷地为她开心。
她想起了《偶像之路》最开始的时候,她和林夏的初遇。
想到了最后的告别,彼此都坚定了自己想要走的路。
还有在《九儿》里,她和林夏的最后一次同台演出。
她就这样看着林夏出了一张张专辑,拿到了一个个奖项,现在办起了自己专属的音乐会,耀眼得就像盛夏一样。
所幸,她自己也在喜欢的路上越走越远……
宿舍里有两个室友已经回家了,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家远的师妹还在宿舍,两个人一起打开电脑看起了秋晚。
师妹好奇地问着谢宛白:
“师姐,你以前和林夏一起参加节目的时候,她是什么样的啊?”
“夏夏吗?她从一开始就和其他人很不一样……”
从见到林夏的第一眼,谢宛白就知道她和节目里所有的人都不一样,但具体哪里不同,她也很难描述出来。
师妹也是随口一问,并没有强求她回答,注意力已经回到了屏幕上。谢宛白一笑,突然想到了当时她们五个人一起,窝在宿舍里用偷藏的手机看节目的时光。
今年央台秋晚的舞美没得说,主打的就是实景和科技结合,一轮圆月悬在空中,将夜间的河水映照得熠熠生辉,凉亭灯笼一应俱全,节日气氛很是浓厚。
“不愧是央妈!”师妹看到这个惊艳的效果,果断开始夸夸。
央台的审美一向都没的说,聚集了最好的人才和特效团队,你可以说央妈老了,或者风格变保守了,但绝对不能说央妈审美不行。
整场晚会简直是360度无死角的高级。
开场是歌舞《春江花月夜》,首先就来了一段传统舞,央台的舞蹈本就是顶尖水平,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说来也奇怪,这些晚会上的舞蹈一直都很好看,但我原来为什么就是看不进去呢?”
谢宛白也有同感,她小时候,晚会的歌舞节目对她来说都是尿点。
虽然好看好听,但对她这种小皮猴来说,就是会觉得无聊。歌曲可能还有一些共鸣,舞蹈那是完全不懂,除了一个“齐”、一个“美”,再也没有其他感觉。
她喜欢的一向是那种炫酷的舞蹈动作,简单直白地宣泄着情绪。
直到今年《只此青绿》热度爆棚,谢宛白才get到这种类型的舞蹈。
想到这里,谢宛白恍然大悟,她知道林夏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了。
不在于她总是能发现新的东西,而是在于,她总是能在人们已经看惯了东西里发现美。
就像她一眼发现了张诗云,就像她是第一个和自己说觉得唢呐很有趣的人。
后来,林夏真的说到做到,让她在舞台上吹起了唢呐。
……
林夏要唱的歌是《菊花台》,堪称是周杰伦创作的最气势宏大和荡气回肠的国风歌曲,词曲双绝。
传统观念总是认为流行音乐难登大雅之堂,但这首歌完全不同,被看作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一道里程碑。
甚至在高中语文考试里,古诗词赏析有时候都会出到这首歌的歌词,和古人跨时空battle,竞争一个出题位置,让学生开始分析哪个字用的好,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blabla……
很多交响乐团乐团、军乐团都演奏过这首歌,还曾出现在外交场合里。
最妙的是,这首歌虽然惊艳,却不是高级到不说人话的那种,它那种细腻和大气的感情,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哪怕有一些歌词已经被玩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仅是歌词写得考究,很多人都在说,这首歌“如果只听人声你就亏了”,作曲和编曲也是溜溜的。
当屏幕放到林夏上场的时候,打光由上一场的冷冽逐渐过渡为柔黄色,月光映在水面上,带着忧伤,但又有一丝温情在。
大提琴和小提琴交错着,夹杂着响板和风铃,带来秋风的凉意。
《菊花台》堪称是钟式弦乐的巅峰之作,从前奏就已经初现端倪。
先是大提琴演奏了主旋律,小提琴在铺垫,风铃和响板之后,两条线相交,汇合在一起,一高一低组成和声,完美地把旋律演奏得大气辉煌。
然后小提琴却突然抽离,只剩大提琴仍在演奏着最后一句旋律。
如果对照歌词的话,大提琴的这一句就是——
“独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对上了,只能说一切都对上了。
这段前奏的乐器搭配完美地对应了副歌部分的歌词,只能让人感叹一句编曲人的细致,这些心思用在流行音乐里,甚至说的上是一声“奢侈”。
长达三十几秒的前奏没有故弄玄虚,完全是在用写合唱或者交响的思路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