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昌接着说:“而且西方很富裕,科技也发达。你看这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人们的生活质量多高啊。在国内,我们可能很难有这样的生活。”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件昂贵的商品,眼神中透露出羡慕。
孟巍然心中有些动摇,他想起在国内时的不宽裕生活,每月那不多的收入,以及为了节省开支而精打细算的日子。他开始觉得国内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和压抑,而国外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回到宿舍后,卢昌仿佛找到了一个好时机,更加频繁地向孟巍然分享他所谓的“独特见解”,试图进一步影响孟巍然的思想。
孟巍然坐在床边,默默地听着,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也被卢昌的话语勾起了一丝好奇。卢昌见状,觉得有机可乘,便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些资料,递到孟巍然面前。“你看看这些,这上面都是关于那里的真实情况。” 卢昌得意地说。
孟巍然接过资料,开始翻看。只见上面都是对那个地区的赞美之词,将其描绘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地方。而对于其他地区,则是各种负面内容。
“你看,那里的城市多么现代化,街道整洁,高楼林立。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享受着各种优质的服务和设施。” 卢昌指着资料上的图片,不停地向孟巍然介绍着。“再看看国内,很多地方还有待发展,基础设施还有不足,人们的生活也比较单调。”
孟巍然看着这些内容,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些波动。他想起自己在国内的生活,虽然也在努力奋斗,但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而卢昌所描述的那个地方,似乎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机会。
“而且在那里,教育也很有特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卢昌继续说道,“不像国内的教育,有些刻板,注重应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不断地强调那个地方的“优势”之处,试图让孟巍然对其产生向往之情。
孟巍然听着卢昌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开始怀疑自己对祖国的认知是否全面,是否真的如卢昌所说,那个地方在很多方面都比国内优越。他的内心逐渐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对卢昌的话有所怀疑,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内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卢昌察觉到孟巍然的犹豫和困惑,便趁热打铁地说:“巍然,你要相信我,那个地方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我们应该多向它学习,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和理念。” 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孟巍然对那个地方的积极印象,同时也影响他对祖国的情感。
在卢昌的不断灌输下,孟巍然的思想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定地相信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而是对那个地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奇和向往。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卢昌所提供的这些信息是片面的、带有偏见的,是为了达到某种不良目的而故意歪曲事实。
孟巍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卢昌的影响,他对祖国的看法逐渐发生了改变。他开始对国内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产生不满和抱怨,觉得自己在国内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忘记了祖国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培养和支持,也忽略了祖国正在努力发展和进步的事实。
在一次有关国际事务的讨论会上,孟巍然竟然伙同部分具有偏见观点的学生,对国内的政策进行了不恰当的评论。他的言论引起了一些爱国留学生的不满,但他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只是在表达自己认为的真实想法。
卢昌看到孟巍然的变化,心中暗自高兴。他持续强化对孟巍然的思想引导,时常邀其参与一些由具有偏见观点的学生所组织的小型聚会。在这些聚会上,他们的讨论逐渐涉及了一些敏感问题。孟巍然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反对,他在这种错误的思想氛围中越陷越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巍然对祖国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他开始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渴望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险的边缘,他的这些思想变化将为他的未来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生活上,孟巍然也逐渐适应了奥地利的环境。他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服,打理自己的生活。他喜欢去当地的超市购买食材,尝试着做一些奥地利的美食。他还会在周末的时候去公园散步,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然而,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祖国的思念逐渐被对国外生活的向往所取代。他开始追求物质享受,羡慕那些穿着时尚、生活富裕的同学。他时常会去漫步于商街,望着店铺内各式各样的商品,内心充满了向往。
为了填补自己的物质需求,他着手寻找兼职的机会。最终,在一家餐馆里,他找到了一份服务生的差事。尽管这份工作颇为辛劳,但他却感到颇为充实,因为通过这份工作,他能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用以购置自己心仪的物品。
在学习与生活的双重重压下,孟巍然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再如初来乍到时那般满怀激情与理想,而是变得越来越务实与功利。他忘却了自己出国深造的初衷,也忽略了祖国对他的栽培与厚望。在奥地利的留学时光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踏上了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而这一切,都为他未来可能出现的负面行为种下了潜在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