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易夺舍体质11(1 / 2)

新来的是个古人。

他所在的朝代叫大雍,显然不是这个位面历史上存在的。

所以时萋也无从考究他的时代距离现在是有多“古”。对于古代,她其实也没那么多好奇心。

瞧着他的做派,时萋还以为他是个进学的书生。

但聊过之后才知道,“小书生”竟然不是书生,也没参加过科举,更没有正经的上过私塾。

他所表现出来的礼节皆来自于他的父亲。

俗话说子不言父过,在“小书生”描述自己穿越而来之前的情况时,时萋能从他平淡的语气中听出,在他的小家庭中,大部分的磨难和困苦都是他父亲带给他们的。

虽没有一句抱怨,却全是对生活的无力。

“小书生”的父亲是乡里有名的“秀才老爷”,未及弱冠的年纪,就有秀才的名号,自然是备受瞩目的。

大雍科举难考的程度比其他已知朝代更甚,全村几年都不见得出一个童生。

秀才的名头说出去好听,在整个宗族里也算是个人物。

只不过十几年过去,依旧是秀才,科举之路就算是断了。

然“小书生”父亲一心想要中举,光耀门楣。

三年又三年,次次名落孙山不得中,“小书生”父亲也不愿放弃。

全家只靠他成为秀才后,免税四十亩田的挂名费,和“小书生”娘做些零工赚得几个铜板维持生计。

是名下有四十亩田可以免税,并不是说“小秀才”家就有四十亩田地。

田地,他们家是没有的,家里的田产早在“小书生”爹为院试奔波时就已经卖光了。

而现在记在他名下的田,是族中隔房长辈的产业。

挂在他名下,只为免那些高昂的田地税,一年到头给“小书生”家的挂名费,也不过维持个温饱。

但却不够“小书生”他爹继续进学参加科举的。

在大雍,读书可是个烧钱的事。

也可以说在每个封建王朝,读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国家的文盲比例高可达百分之九十。

连“识得几个大字”都属于难得的人才。

读书人一年下来光是束修都够三世同堂之家生活个两三年的。

更别提书本、笔墨的费用。

在古代,知识是最贵的,书本的价格之高昂,可换几担粮食。

若是成了举人还好,免税的田地数量足够多,约么全族的都能挂齐,即便没有乡绅富商“投资赞助”,也能过的滋润。

只是一个秀才,却没什么来钱的出路了。

早些年“小书生”爹刚中秀才时,因年纪轻、又是一把即过,乡里有些小地主想要提前投资,以求之后有所“回报”。

倒也给了不少贺礼银钱。

只是这些资助也在第二次参加乡试时消失了。

考到小书生成人时,他爹已经连续参加了四次科考,他一直坚信自己有才学,称中举只差些运道。

他常挂在嘴里的话就是“七分靠实力,三分靠运气。”如今他已有了实力,就是差那么点子运气。

科考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参考需要的银子也不是小数目。

“小书生”爹一门心思放在读书上,对于家中生计和科考银钱怎么来,一概不管。

这些只能由“小书生”和他娘想办法。

如果“小书生”爹放弃科举,其实完全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比如进入书院做个教书先生。

但他不肯放弃自己的青云路。

为了供养他,“小书生”只得去镇里做个账房先生。

他年幼时,正是他爹春风得意之时。

“小书生”爹心情好,便亲自给他开蒙。

虽为了省钱,并没有送他去私塾学习。

但“小书生”还是识得几个字的,家中的书籍也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