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苏家老宅。
这边老宅屋里在聊关于王可的话题。
另一边。
苏母、苏紫琪等人陪着苏老太太在遛弯回来。
老人的步伐虽然不快,但每一步都十分稳重。
路上慢慢悠悠、说说笑笑。
前面几个小孩子嬉戏打闹、跑跑停停,周边还有几个大人忙活照顾着。
场景异常温馨与和谐。
姑苏,这片被历史温柔以待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姑苏人独有的“松弛感”。
这种松弛,流淌在古运河的波光里,弥漫在园林的一砖一瓦间,渗透进了姑苏人日常的点点滴滴。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姑苏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自古便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写照。
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河流,不仅为姑苏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有的柔情与宁静。
在这里不必急着赶路,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姑苏人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放慢脚步,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而松弛。
而且苏式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姑苏人松弛生活的具体体现。
这里每一座园林,都是一幅精心布局的山水画,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在园林中漫步,那份超脱与自在,让时间仿佛都变慢了。
这里的人通过园林,不仅构建了物质上的居住空间,更创造了一个精神上的避风港,让心灵得以松弛与释放。
同时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这座城市赋予了独特的韵味。
从昆曲的悠扬到评弹的细腻,从苏绣的精美到园林的匠心独运,姑苏人将生活过成了一种艺术,懂得在忙碌与闲暇之间找到平衡,将品茶、听曲、赏园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对美的追求和享受,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也培养了那份从容不迫的松弛感。
不过,姑苏人的松弛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当地人的心田,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
可谓是“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孕育一方文化”。
这也是王可为什么要在泉城郎茂山,给自己设计建造这样一个园林住宅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确实让人心生愉快。
苏紫琪和自己奶奶说着话。
期间,自然也是少不了王可的话题,毕竟她十月份就要结婚了。
苏老太太面部皱纹深刻,满头银发被梳理得整整齐齐,精神依然矍铄。
一双深邃的眼睛透露着智慧和历经世事的风采,面带慈祥,温和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老人年纪比苏老爷子还要大两岁,已经八十出头,之前也是一位大家闺秀,受到文化熏陶,所以举手投足间充满了优雅与从容。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留学回国跟丈夫苏老爷子相识并结婚。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又带着大儿子和丈夫一起远渡海外生活打拼,成为丈夫的贤内助,相夫教子的典范。
她听着孙女苏紫琪对自己另一半的讲述。
从言语中,她感受到了孙女的用情之深,还有两人的快乐相处和幸福时光。
“呵呵,小琪儿长大了,成为大姑娘了,也要结婚嫁人了,时间过的真快啊!”
“之前还那么小一个孩子,这一眨眼就长大要结婚了,不过人这一辈子都会有这么一遭,奶奶祝福你。”
说着,她用手比划了一下前面跑着玩的重孙,示意原来只有那么大一点。
“婚姻的美好啊!不仅在于日常的甜蜜与温馨,更在于漫长岁月里,两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说着话,老人就陷入了回忆之中,眼神中流露出了温柔之色,还有幸福和满足。
过了一会儿。
接着,又用饱经沧桑的语言告诉孙女苏紫琪。
“小琪儿,你要记住。”
“最后选定要一起走下去的,并真的在人生路上相扶相持、白头到老的那个人,未必是这世上最好、最优秀的那个人,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那个人。”
“世上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适合的婚姻,因为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为爱情而携手走入婚姻的两个人,没有谁不爱谁,只有谁不能适应谁。”
“只有彼此适应,彼此包容,才能让爱情历久弥新、永葆青春,才能修得一份功德圆满的爱情。”
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婚姻经验的话,满含老人近一辈子的经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