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无为之益(1 / 2)

我为神剑狂 守望天极 4750 字 2个月前

在那九重天阙之上,云雾缭绕间,一场惊世骇俗的仙魔大战正在展开。林帆身若疾风,白衣飘飘,手中的灵虚剑闪烁着幽冷的寒光,在魔影憧憧的敌阵中左冲右突。他剑招凌厉,每一挥动,皆带起凛冽的剑气,似要将这无尽的黑暗劈开。然而,魔众如潮水般涌来,层层叠叠,仿佛永无止境。

林帆心中暗自思忖:“这般强攻,终究难以取胜,且这魔力仿若有灵,刚猛无匹,我需另寻他法。”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随即剑法突变,由刚猛转为轻柔,剑势如同涓涓细流,在魔群中蜿蜒穿梭。只见他身形灵动,仿若一片随风飘舞的柳叶,在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中自在游走。

“哼,妄图以柔克刚,不自量力!”魔将幽影发出一阵狂笑,手中的魔戟带着毁灭的气息,如黑色的闪电般向林帆刺来。林帆面色沉静,不慌不忙,手中的剑轻轻一挑,看似无力地搭在魔戟之上。幽影只觉一股奇异的力量传来,自己那势大力沉的一击竟如泥牛入海,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脸上露出惊惶之色,想要抽回魔戟,却发现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缠住。

林帆轻声念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的声音不大,却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在这片战场上回荡。此时,他的剑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芒,那光芒缓缓蔓延,如同藤蔓一般,顺着魔戟缠绕而上。幽影惊恐地看着这光芒,想要挣脱,却无能为力。

“这是什么妖法?”幽影怒吼道,他的双眼通红,充满了愤怒与不甘。林帆没有回答,只是眼神中透着一股深邃的宁静。那光芒越缠越紧,最终将幽影整个人都包裹其中。幽影在光芒中挣扎、咆哮,但那柔和的力量却如同一座无形的囚牢,将他死死困住。

在一旁观战的魔尊暗渊看到这一幕,脸色变得极为阴沉。他身形一闪,如鬼魅般出现在林帆面前,双手舞动,魔影重重,幻化成无数尖锐的黑色利刃,铺天盖地向林帆射去。这一击,汇聚了他千年的魔力,足以摧毁世间任何防御。

林帆抬头望向那如乌云般压来的攻击,心中波澜不惊。他深吸一口气,周身的灵气开始缓缓流转,形成一个若有若无的护盾。那护盾看似薄如蝉翼,却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息。“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林帆喃喃自语,他的身影渐渐模糊,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魔尊的攻击如暴雨般倾盆而下,打在林帆的护盾上,却只泛起层层涟漪,并未造成丝毫损伤。暗渊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心中的自信开始动摇。

林帆的身影在护盾后若隐若现,他缓缓伸出手,向着暗渊轻轻一点。一道柔和的光线从他的指尖射出,看似缓慢,却瞬间穿透了暗渊的重重魔影防御,直直地印在他的胸口。暗渊只觉胸口一阵剧痛,仿佛有一股温和却无法抗拒的力量在体内肆虐,他的魔力竟在这股力量下开始缓缓消散。

“你……你到底是何方神圣?”暗渊强忍着痛苦,咬牙切齿地问道。林帆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世间之道,并非只有强力可取。柔能克刚,无为而治,此乃天地至理,你却不懂。”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惋惜,仿佛在为暗渊的执迷不悟而叹息。

此时,战场上的魔众看到魔尊受伤,皆露出慌乱之色。林帆趁机挥动手中的剑,那剑上的光芒大盛,如同一轮明月照亮了整个战场。光芒所到之处,魔众纷纷瘫倒在地,魔力被封印,动弹不得。

林帆望着眼前被制服的魔众,心中并无喜悦之情。他深知,这场战斗只是一个开端,世间的纷争与执念,并非仅凭武力就能化解。他转身望向远方,那是人间的方向,那里还有无数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在等待着他去领悟与化解。“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他轻声说道,随后身形一晃,向着人间飞去,只留下一片寂静的战场和一群被封印的魔众,在这九重天阙之上,见证着这一场以柔克刚的传奇之战。

林帆来到人间,降落在一座幽静的山谷之中。谷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条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他漫步在溪边,思绪万千。此次仙魔大战虽胜,但他明白,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世间之人理解“无为”与“至柔”的真谛,从而避免更多的纷争与杀戮。

突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打破了山谷的宁静。林帆顺着笛声的方向走去,只见一位老者正坐在一块巨石上,闭目吹奏。老者的面容祥和,白发苍苍,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灵气。林帆静静地站在一旁,聆听着笛声,心中的浮躁渐渐平息。

待老者吹奏完毕,林帆上前拱手行礼:“前辈,此曲意境深远,晚辈受益匪浅。”老者睁开眼睛,看着林帆,微微一笑:“年轻人,看你神色凝重,似有满腹心事。”林帆叹了口气,将仙魔大战以及自己对世间之道的困惑一一说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者听后,轻轻点头:“天下之事,纷繁复杂,人心更是变幻莫测。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并非易事,需有大智慧、大毅力者方能践行。”林帆若有所思:“前辈所言极是,只是晚辈不知该从何做起。”老者站起身来,指着溪边的石头说道:“你看这石头,历经岁月磨砺,却依然坚守在此。它虽无主动作为,却能在水流的冲刷下,渐渐圆润光滑,与万物和谐共处。此乃无为而有为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