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孙瑞叹道:“岂止军威强大,如今他军功之盛,朝廷已经尚无可赏。
功高盖主,取乱之征兆也。”
在场几位天子心腹朝臣,全都陷入沉思之中。
当初让刘琦带兵西征,本以为能消耗刘琦实力,同时能平定羌乱,可谓一箭双雕。
没想到,刘琦平定了羌乱,而且实力更为强大,威望高到了极点,让朝廷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了。
董承沉声道:“近日有坊间传言,许多文人士子议论,为表彰刘琦擒获羌王之功,朝廷应当封其为安汉公。”
“安汉公?这怎么行?”
国丈伏完怒道:“当初王莽篡汉之前,受封正是安汉公。
难道那些文人士子,想要炮制另一个王莽不成?”
皇甫嵩追加道:“别忘了,当初王莽手中可是没有兵权,而如今刘琦兵威之盛,天下几无敌手。”
“老夫难道不知?”伏完不耐烦的道:“终归不能封他做安汉公。”
董承苦笑一下道:“安汉公算什么?
还有人议论,说刘琦身为帝室之胄,如今立下大功,应当受封王爵。
更有人暗自传言,说刘琦乃承载大汉天命之人,陛下应当退位让贤,让刘琦登基做天子。”
此言一出,在场一众文武重臣一片哗然。
“是何人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难道要聚众谋反不成?”
“荒唐,简直是荒唐,当今天下,帝室之胄何止百万,议论封王已是离奇,还要妄想做天子?”
“应当立即派人,将这散布谣言之人抓起来,明正典刑。”
“抓?如何抓?”
董承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众人道:“诸公以为,司隶校尉钟元常,会抓捕这些散布谣言之人?
又或者韦康杜岐这两位太守,愿意派兵抓人?”
这几句话,让在场所有大臣哑口无言。
钟繇、韦康、杜岐这些掌控地方的大员,都是刘琦安排的心腹。
说不定那些议论造势之人,就是他们暗中安排的。
他们怎么可能派兵抓人?
即使不是他们亲自安排,自然也有不少见风使舵之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欲得从龙之功。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尚书令荀攸走了进来,禀报道:“陛下,有郎中韦余上表。”
众人当即闭口不再说话。
荀攸也是刘琦安排的心腹。
而且占据了尚书令这等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区区一个郎官上表,便让荀攸亲自送进来,说明这份奏疏不简单。
刘协打开诏书看了一眼,顿时瞪大眼睛,满脸都写着疑惑。
原来那奏疏中写着,刘琦率军东征西讨,功劳已经跟当年的韩信不相上下,所以应当封王。
而且刘琦是汉室苗裔,鲁恭王之后,不受高祖皇帝白马盟誓限制。
关键是,那韦余建议天子封刘琦为清河郡王。
这便是没安什么好心了。
要知道,那清河郡属于冀州,紧邻魏郡。
谁都清楚,如今冀青幽并四州在袁绍手中,治所就在魏郡的邺城。
要是将比邻的清河郡,给刘琦做王国封地,鸡怎么看?鸭怎么看?袁绍怎么看?
这不是让刘琦跟袁绍斗起来?
刘协抬头看了一眼荀攸,这可是刘琦安排的心腹。
以荀攸的智力,会看不出来?
而且那叫韦余的郎官,多半是韦氏子弟,为什么要给刘琦挖这么一个大坑?
刘协百思不得其解,道:“朕与众卿商议后,再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