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不可遏的和连,当即做出了他的布置,一边领着亲近于他的二部单于与诸部落氏族军北上,然后迎着南匈奴的大军顶了上去。
拓跋氏的推寅与各部单于,虽然都对和连没啥好感,却不会在这种需要鲜卑各族一致对外的时候和他唱反调。
于是,拓跋氏的推寅将二部单于留在原处,防止南匈奴再辟新战场,然后领着拓跋四部的氏族军南下,指挥诸部落与并州军进行对抗。
至于乞伏氏、秃发氏、宇文氏和慕容氏等诸部单于的部分,则尽数前往东南战区,与幽州军和西园八校扳手腕。
……
前文曾提过,蛮夷势力基本上多以弯刀作为主要武器。
会有这样的情况,除了弯刀适合随身携带,不管是用来防身、杀敌,还是用来屠宰牲畜都十分适合以外,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就能从刀鞘中取出,且能在快速移动下进行攻击,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毕竟在骑乘状态下,骑者的行动能力是受到限制的,在使用刃身过长的武器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动作才能将武器取出,这会使骑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变慢。
要知道,蛮夷势力之所以称之为蛮夷势力,在于其内部形势相对复杂且多变,各个部落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劫掠的情况,你根本不知道上一刻的友军,会不会在下一刻突然变成敌军。
因此,蛮夷势力明明有那个条件使用刀剑等其它武器,却普遍钟情于弯刀。
此外,弧形的刀刃与相对宽短的刀身,使弯刀拥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度,不易在移动攻击中因冲击力而断折,也是蛮夷势力选择使用弯刀的原因之一。
当然,并非所有蛮夷势力的人都喜欢轻飘飘的弯刀,那些以蛮力着称的头领,更喜欢使用狼牙棒、铁蒺藜、大斧、重锤一类的重兵器。
除了弯刀之外,蛮夷势力还善使弓箭,只不过他们所使用的弓箭,弓臂普遍较短,其射速相对较快,但威力和射程相对较差,是一种适合骑射使用的弓箭,骑者不需要刻意调整姿势就能将弓给拉满弦,不用的时候只要往身后一摆,就能斜挂在马背上。
在大草原上纵横驰骋的鲜卑,便属于其中的典型,遇到实力相对较差的敌人,就冲上前用弯刀收割,遇到实力相对较强的敌人,则凭借着其高速机动能力,透过骑射的方式放风筝,等敌人被削弱到一定程度以后再与敌人近身搏杀。
一名鲜卑万夫长带着十名鲜卑千夫长以及一个营的兵力集体行动,原本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疼的了,结果他们还使用这种猥琐的战术在进行作战,大汉帝国的远征军当初会在鲜卑手中栽跟头,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也是大汉帝国这次远征,宁可错失部分战机,也要放缓脚步徐徐图之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