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勇杀敌舍我其谁(2 / 2)

或许是他命不该绝,他的部下姚文昌视力极佳,发现了赵良栋身后的军人的服饰,立刻大叫道:

“王将军,是明军。”

王遵坦反应过来,急忙拉紧马缰绳,往侧面跑去,赵良栋则是率领第一骑兵营,冲着王遵坦所部攻击过来。

而暂时失去了主将的王遵坦所部,无法组织出有效的反抗,在姚文昌的带领下,向清军大营方向逃去。

赵良栋带领部下向前进行追杀,而满洲将领康喀赖听说部下中了埋伏,还被人追杀,急忙点起数百名骑兵冲出大营。

赵良栋看着对面清军大营来了劲敌,选择拨转马头,向东面撤离。

康喀赖看天色暗黑,怕明军再有埋伏,下令停止追击,吹响了撤退的号角声,希望能让更多的清兵暂时先撤离出来。

但是号角声很快淹没在更大更响的火炮声下,明军调集了全部的火炮力量,对进入城内拥挤在一块的清军将士进行狂轰滥炸。

原本还能逃走的李登云,被从城墙上飞来的一颗炮弹给砸中,他和他的亲兵三个人,都被立刻砸死。

加上后面惊慌失措不断试图涌出城门的清兵增多,竟然把瓮城的城门给堵死了,谁都走不出去。

而这一幕被站在城内最高点钟楼的张鹿安用望远镜看的一清二楚。

张鹿安知道是发动总攻的时候到了,否则等到了天亮,清军反应过来,那么胜负就难说了。

张鹿安命令刘恒祚、孙桓二将继续严守城门不动,准备派于光带兵加入对城内清兵的反攻之中。

就在此时,一直跟在张鹿安身边的张勇请战道:

“大帅,卑职自从弃暗投明以来,始终未立寸功,还请大帅给卑职一次机会。”

“好,本帅就给你这次机会,你带着李德和李继忠一同出战,于都司,你带本部人马跟着张将军一起出击,一切但听张将军号令行事!”

“是”

“是,遵令!”

张勇在得到张鹿安的命令后,立刻提着一把虎头大刀,带着李德和李继忠一起,走下了钟楼,于光也将人马召集起来,跟着张勇一起,在张华部将廖广德的带领下,搬开了城东的障碍物,然后迂回到北门口,以廖广德带人堵住瓮城口,张勇、于光带人对着城内清军的后部进行冲击。

进入宝应城的清军两名将领楚进功和李跃龙,所部人马已经不足五百人,虽然知道已经陷入了绝境,还是选择了困兽犹斗。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张鹿安命令吴斯望带领的第一炮兵营前出就近射击,无数的炮弹向聚在一起的清军阵营中砸下,顿时砸死了一大片人群。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被这种炮弹砸死所带来的冲击感,要比刀伤来的大很多。

很多清军士兵开始支持不住,选择了投降。

楚进功和李跃龙见人心不在,带领亲兵开始试着突围,正好迎面碰到了张勇带领的人马,双方陷入了混战。

张华也趁机命令所部人马,跃出战壕,从后方对清军进行夹击。

经过两个时辰的厮杀,楚进功和李跃龙以下数百人马被斩杀殆尽。

于光按照张鹿安的命令,把北城门的尸体给清理掉,再次拉起了吊桥,关闭了城门,严防死守等待清军的到来。

城内的清军被肃清,而城外还有一支在城南仰攻的清将李宏义所部。

陈利六按照张鹿安的命令,见城内清军被消灭大半之际,就命令打开城门,率领部下将士,冲击李宏义所部。

清将李宏义抵挡不住,带兵从东面绕过,准备返回清军大营。

途中正好遇到了躲避康喀赖而迂回的赵良栋部,赵良栋正好是“柿子捡软的捏”,对着李宏义所部一顿猛冲。

李宏义根本不是对手,在部将甘源和王忠孝的护卫下,带着两百余亲兵逃了回去。

宝应一战,明军体现出了一种“英勇杀敌、舍我其谁”的一种精神,一夜斩杀清将楚进功、李跃龙和李登云三将以下两千人,另有清兵八百人被俘虏,并且还把吃里扒外的李仲兴、李文兴和李艾兴三兄弟全部抓了起来。

为了鼓舞后方士气,也为了塑造人设,张鹿安命令钱澄之书写了一份“宝应大捷”的军报,分别报告给了扬州的史可法和南京城内的大明兵部尚书阮大铖。

并利用《长江旬报》,大篇幅刊登精心修改后的宝应大捷详细经过,激起了淮扬和江南百姓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