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松山被围(2 / 2)

冲进松山城的丘民仰在一般人看来,跟送死没有区别,但是在曹变蛟和王廷臣看来,丘民仰是值得敬重的,这种慨然赴死的精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

受到曹变蛟和王廷臣的影响,洪承畴在丘民仰的强烈劝说下,带着王廷臣和受伤未愈的曹变蛟,率领两万多人马返回了松山城,选择固守待援。

清将多尔衮指挥大军重新合围,之前被皇太极严厉训斥的多尔衮,知耻而后勇,这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亲自率领正白旗精锐防守在松山大营的西侧,并且加挖三条壕沟,再修筑有两条长长的土垣,将松山城彻底围困住。

西路的唐通和白广恩好歹还算带着数千人马回到了塔山城,说的好听点,还算保留了一点火种;

而另一边的明军,在南路突击方向上,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吴三桂、马科和李辅明都算是手握重兵的将领,每个人的部下数量众多,即使王朴所部离开,三部仍然有比较可观的兵力数万人,凭借着强大的兵力优势,三将护卫着张若麒顺利地向南突进了杏山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杏山城本来就城小粮食少,实在不是一个久待之地,三将在杏山城待了两日后,和张若麒商量后,一致决定放弃杏山城,开始向西突围。

这路明军的计划是趁着夜色,由李辅明带兵掩护张若麒从沿海一带西撤,算是南路军;北路军方面,则是以马科为首,吴三桂在前、马科在中,吕品奇在后,在北线一带掩护张若麒和李辅明,然后再一起向塔山方向撤退。

明军的设想是好的,但是清军经过第一次的封堵失败后,皇太极已经调遣了更多的大军前往西线执行封堵任务,注定明军的突围变得更加艰难。

果然李辅明带领张若麒沿着海岸线向西进发,很快就受到了阿济格从笔架山发起的侧翼袭击,在李辅明拼死奋战之下,护卫着张若麒侥幸来到了塔山城,所部人马仅余两千人。

而原本负责掩护张若麒和李辅明的吴三桂和马科,则是非常郁闷:

他们两部的人马虽然多,但是士气不高。当李辅明和张若麒率领的人马在南线遭到袭击后,原本负责后路安危的吕品奇竟然没有选择出城,而是退回杏山城内,并把城门关的死死的。

把突围明军的后路全部让给了清军。

中路的马科所部人马见状,立刻大惊失色,纷纷四面而逃,只是由于天色昏暗,大量的明军士兵在情急之下,跌落山坡摔死,或者掉落大海中淹死了。

清军文官和朝鲜将军柳琳等人,在当日事后记载:

明军窜走,漫山遍野,自杏山以南,沿海至塔山一路,赴海死者,不可胜计。海中浮尸,至少数万。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吴三桂所部的人马也好不到哪里去,吴三桂无奈之下,和后面跟上来的马科,两人收集亲兵亲将,也不再顾及其他各营人马,直接向西突围,路上先后经历了萨穆什喀、准塔、多铎、叶臣和豪格的五路埋伏,吴三桂和马科凭借着自身的武勇和身边亲兵的拼死阻击,两人单枪匹马、浑身是伤的回到了塔山。

后来向大明朝廷奏报,也是吴三桂与马科二将“仅以身免”;而两人的亲兵亲将更是无一幸免,全员战死。

至此,小小的塔山城,汇聚了一名兵部钦差张若麒和吴三桂、马科、白广恩、唐通、李辅明共五位总兵,以及副将张鉴、猛将张韬、骑将佟翼圣、参将于永绶和游击窦濬等将领,部卒还有万余人。

塔山城墙坚固,且后面就是通往宁远的大路,按道理说塔山应该具备一定防守之力的,只是明军从上到下都已经被吓破了胆。

当多铎率领两万清军逼近塔山城的时候,一盘散沙的明军已经没有了战斗的勇气,作为城中的最高领导,张若麒非常可耻地选择了率先逃跑,而且他害怕清军在陆路埋伏,选择了驾驶小船,沿着海岸线回到了宁远城。

眼看着最高领导都跑了,其他五位总兵和张鉴、张韬、佟翼圣、于永绶四位“猛将”自然不甘落后,纷纷带着亲兵打开了塔山城门,趁着清军还没有兵临城下,这帮人劫掠了城内仅剩下的快马,狂奔而去。

只是他们未及时通知自己的战友,游击将军窦濬。

当窦濬听闻亲兵报告时,他正在巡视全城,当他获知了领头的文官和九位大将都是向西跑掉以后,心头大惊,果断地下令封锁城门,禁止任何人等外出。

窦濬令部下统计城内军士人数,还有7000人,对于防守塔山这座二里小城来说,按道理说防守兵力还是绰绰有余,粮食还可供九日,他也不理解为何那么多将领,置祖宗的土地于不顾,而只顾着自己逃命。

窦濬则是下定决心就在塔山组织死守,坦然地面对清军即将而来的进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