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刘驹拍了一下桌子,“少时我便让夫人辛苦一下,代作檄文。”
程昱捋着胡子,呵呵笑道:“有夫人出手,必是佳作。”
刘驹看向王越说道:“烦请王剑师安排人手,召公台、奉孝二位先生前来,共商大事。另外驰书冀州、青州,请子龙、子义、宣高三位将军到泰山聚首,共建大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坠北风中。”蔡文姬踏步后花园,看着数丛黄菊盛开,口中呢喃道:“夫君的才思,蔡琰怕是骑马也赶不上了,还偏偏让我作什么劳什子檄文。”
刘驹散了衙,回到家中,问起夫人去了何处,侍女说道在花园赏花,便寻了过来。
当看到娇俏的身影独立花丛,一时分不清花比人娇还是人如花美,“东篱踟蹰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衣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刘驹笑嘻嘻踏破残阳,走到蔡文姬身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夫君呐,”蔡文姬看到刘郡守,慵懒的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你才气纵横,何必来难为我一介女流?”
“夫人所作的讨贼檄文,”刘驹难得享受这片刻的温柔,轻吻了一下蔡文姬的额头,“仲德与文若两位都是交口称赞呢。
“檄文一出,夫君又要离开家了,”蔡文姬幽怨说道:“不知何时才能与君长相守?”
刘岱坐在刺史府内,呆呆发愣,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张堪比桌面的大纸,上面写满了文字,正是蔡文姬写的《为国讨贼檄》,文曰:
刘岱公山者,东莱牟平人也,冒认汉室宗亲,实为太尉刘宠之后。昔阴结阉宦,得举孝廉,汉帝恩宠,简拔为侍中,后外放为兖州刺史。得主看重,不思报效,反聚敛暴虐,与民争利。子民不得饱食,哀声于野;豪强引为知己,欢聚一堂。东郡桥公,太尉桥玄族子,世代忠良之家。牧守一方,民皆爱之;董贼篡逆,首倡大义。一言不合,丧命于刘岱刀下,呜呼哀哉!国失栋梁;呜呼痛哉!天理何在?国法无存?
千里身为大汉宗亲,梁王后裔,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不以位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高举义旗,为国诛贼。牧野鹰扬,带甲十万,铁骑千群,折冲宇宙,纵横四海。大军不日兵临昌邑,势如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兖州诸郡,汉室肱骨,大军到日,共举大义,以讨国贼;若有冥顽不灵,执迷不悟者,则视为与贼同列。布告天下,咸使知之。
“啪”,刘岱狠狠拍了一下桌案,口中恶狠狠的说道:“刘驹小儿,辱我太甚,誓必杀汝!来人!”
刺史府值守小吏进来,垂着手等刘岱吩咐。
“去请万主簿来。”
小吏急忙听命去了。不多时主簿万潜信步走进刘岱的大厅。
“且先瞧一瞧这个,”刘岱把檄文推到万潜面前。
“明公勿忧,”万潜看完就给刘岱吃宽心丸,“泰山郡本就是兖州治下,刘驹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下犯上,本就站不住脚。明公亦可发出檄文,号令兖州诸郡共同出兵,讨伐泰山。”
“你没见过泰山兵的战力,”刘岱摇着头,“与曹孟德合兵不过一万五千人马,硬抗西凉军五万,且还得胜,试问兖州诸郡,何人可做对手?”
万潜寻思一会说道:“有了。明公,济北相鲍信麾下皆是泰山兵,其大将于禁更是勇猛难当,何不令鲍信自济北袭扰泰山,让刘驹首尾难顾。”
刘岱笑了,拍着万潜的肩头说道:“万主簿不言,险险忘了。我这就手书一封,送与鲍信。”
九月底的天气,已经多了些寒气,少了许多温暖,泰山大军离了奉高城,直奔昌邑。这日来到巨野县时,天近黄昏,大军刚扎好营寨,士卒来报刘驹,“有故人来访。”
刘驹迎出寨门外,见门口站着三人,登时大喜,高声说道:“原来是乘氏李爷到了。”
来的是李乾、李整和李典三人。乘氏豪强,终于耐不住寂寞,做出了选择。
“刘府君愧杀小人了,”李乾如何有胆子再让刘驹称呼一声‘李爷’,“乘氏李家,愿追随主公麾下,鞍前马后,有死而已。”说完看了看儿子、侄儿,三人一起跪倒,其声说道:“拜见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