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想要救国,与元军决战的文天祥,却被朝廷被派往平江府驻守。”
“哪怕元军即将兵临城下,可南宋朝廷却依然还在做着议和的美梦,认为只要他们向元军投降,求得一方安隅之地,元军必不会为难他们。”
“尽管此时整个临安城内外,已有十多万前来勤王的义军,但朝廷之中,却依然只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求和为上,不轻言兵。”
“可笑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议和,也是需要实力的。”
“元军步步蚕食,想要的是整个大宋,可南宋朝廷却依然还在针对是否议和这件事进行商讨,在他们还在犹豫不决之时,元军统帅伯颜已经敲定了灭宋大计。”
……
朱棣嗤笑一声,随即在评论区中说道:“你们大宋还是一如既往的可笑,国破家亡之际,满殿朝臣都在想着议和,却只有一个文臣在上书坚持与敌军决战!”
大宋所有皇帝:……..
大清弘历:大辽、西夏、金国、蒙古,每一个都想要吞并大宋,而大宋一心只想要议和,若是朕在,定然直接出兵,将平辽夏、战蒙古,决不议和!
大明朱见深:若朕没有记错,那金国与女真是同属一宗吧?金国为蒙元所灭,不就等于你女真被灭?
蒙古铁木真:小小金国,何足挂哉!
大宋所有皇帝:……..
大清弘历:…….
…….
乔安看到直播间中的评论后,随即回道:“不得不说的是,那个时候的蒙古确实很强,之后有机会给大家说一下,但现在我们先回归正题!”
“元军兵发三路,合围临安而去,都城内被一片恐怖笼罩。谢太后见大势已去,急忙派遣使者携带传国玉玺和皇帝降表,想要去向伯颜请降。”
“然而主张议和的丞相陈宜中逃跑,负责议和的贾余庆又被伯颜给退了回来,原因无他,只因这人的分量,不够格。”
“说是议和,其实就是投降。
一个做不好,那是要遗臭万年的,朝中众臣对于这个事,纷纷采取退避之策,谢太后无可奈何,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心有不甘的文天祥身上。”
“临危受命的文天祥就这样被封为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并代表宋廷前往元军大营,请求议和!”
“对于文天祥来说,他选择站出来,主动挑起这个担子不是为了要投降,而是想尽最后一份力。”
“他想通过与伯颜的谈判,为这即将倾覆的大宋朝,做最后的努力,即使成功的希望渺茫!”
“在谈判期间,文天祥大气凛然,慷慨陈词,使得元军统帅伯颜都不禁赞叹:本帅生平最敬英雄好汉,文丞相视死如归,真是大丈夫本色。我也见过不少南朝使者,但从没有看到有人能够像文大人这样,可敬可佩。”
“但是伯颜虽然很敬佩文天祥的凛然正气,但他也很清楚,像文天祥这样的人是不会向他投降的,所以他很担心如果放走文天祥,他必会成为力主抗元的铮铮铁骨,为防后患,他便将文天祥直接给扣在了元军大营。”
……
大宋赵匡胤:哼,不愧是蛮夷之地,竟是如此不识礼数!
大宋赵恒: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就是扣下也不行,这蒙古人实在太过霸道!
大元忽必烈:尔等放心,对于投降者,孤必以礼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