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玄给老郭详细地说了一下关于暖棚的建设经验和种植经验。
展开图纸,李北玄又和老郭普及了一下犁杖。
然后,用笔画出来一架完整的曲辕犁。
老郭拿在手中,仔细打量,接连感叹:
“犁头还能自由地调整入土深浅和角度。”
“让重心偏移到顶点,一只手可以掌握平衡,一头牛就可以完成各种操作。”
“巧夺天工,真的是巧夺天工的农业神器啊。”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耕牛和犁占据重要地位。
大地主家中,也不过十几头耕牛,寻常的庄户要三五家共用一头牛。
司农署有自己的试验田,满打满算也不过二百头牛而已。
直犁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而曲辕犁只要一头牛就可以操作。
武朝还有很多没开垦的荒地,除了耕牛不够用之外,就是耕种的工具不先进。
如果家家户户都用上如此高明的犁杖……
耕地效率至少翻一倍以上。
耕地面积增加就代表粮食产量的增加。
看着图纸,郭怀仁的身体,也忍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
对一个农耕国家而言,曲辕犁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贤侄,还有一个问题,你看看能不能解决一下。”
“你说,只要是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耕牛,很多时候都不听指挥。如果是一头牛拉犁,更不容易控制。”
郭怀仁顿了顿,“他们见到青苗绿草,还都会驻足吃上几口。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耕牛听话一点儿。”
“这个很简单呀,给牛鼻子上套一个鼻环,就彻底老实了。”
“贤侄,可有什么理论依据?”
“这……”
李北玄使劲儿挠挠头,上辈子的人都是这么弄得呀。
“我记得好像是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人类在驯服野牛的时候发现,当牛鼻子里面穿上鼻环,把绳子缰绳拴在牛鼻子上,野牛就变得很老实了。”
既然不知道怎么解释,那就只能瞎编了,“我只是记得里面的这个小故事,具体是什么书我忘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哎呀!”郭怀仁一拍脑门,“你说的那本书是不是叫《李氏春秋》里面记载的大力士和一老农比试牵牛的故事?”
“……”李北玄:对对对,你说啥都对。别说《李氏春秋》了,就是张氏王氏赵氏都是你对。
“你这里可否让司农署的人过来学习学习?”郭怀仁又问。
“当然可以。”李北玄指了指文笔山的方向,“那里是蓝田书院的新校址。我们准备展开系统化的教育,并开设不同的科目。医学、农学、法学、杂学……全都在授课范围之内。如果你老认识这方面的人才,可以介绍过来。”
“我倒是认识一些朋友……这样吧,我回去问问,他们要是想来教书的,我会给他们写推荐信。”
“谢郭伯伯。”
“我这就回去,让工部把曲辕犁量产。”
“现在才寒冬腊月,您老着什么急?神器,要在正用的时候拿出来才好。”李北玄拦住郭怀仁,“就这鬼天气,明年春耕的时候关陇豪门肯定会给皇帝施压,那时候咱们在献出来。一来能让朝廷重视农具创新,二来也能打关陇一个措手不及。”
“这倒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往就是关陇门阀和朝廷谈判的筹码。”郭怀仁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这个曲辕犁有没有什么名字?”
“曲辕犁,难道不是名字吗?”李北玄不解。
“贤侄,这个名字不妥。”
郭怀仁果断否决,然后满眼期待地看着李北玄,“从皇后那里来论,我是陛下的亲姐夫。我的意思是,有没有一个能让他收获名声,让后世提起曲辕犁就能想到他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