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历史的轨迹(主要内容在后半段)(2 / 2)

这主要是因为俄国人和英国人的数量实在太少,两国殖民者加在一起恐怕都不超过两千人。

而奥地利的加利福尼亚仅仅是德意志人就有数十万之众,更别说本地的土着和引流来的中美洲人口,以及正在飞速增加的日本劳工。

实际上弗兰茨之所以用日本劳工,而不用清国劳工。最主要的原因是后者战斗力实在太强了。

虽说日本人也有以下克上的传统,但那只存在于武士阶级。

反观华工自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开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就深入人心。

先不说南方的宗族和会党问题,只说大家觉得比较弱,比较驯服的北方人。

后者几乎承办了清朝前、中期所有的大规模起义,老官斋教的普少起义;清水教的王伦起义;天理教的李文成、林清起义和川楚白莲教起义。

哪怕是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北方也有捻军,以及文贤教起义和鲁西北白莲教起义。

之后的义和团更是闹得世界大乱,用一个后世着名的侵略者对其的评价便是。

“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四分之一之生灵!”

敌人的评价往往是异常中肯的,弗兰茨毫不怀疑这一点。

当有人提起战斗民族时总是想起俄国,当提起火药桶会想到巴尔干。清国人是麻木不仁的,容易统治的。

但现实是根据《大清历朝实录》中记载,光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灭亡,中间就爆发了超过五千次起义。

其中最为激荡的1856到1865年之间就爆发了超过两千场起义,而且大清国自己的记载,不少写点就不错了,几乎不可能有添油加醋和弄虚作假的成分。

而号称日本历史上最为激荡的二十四年,从1853年黑船来袭到1877年9月24日西南战争结束这段时间里,仅仅爆发了不到五十次大规模民乱。

相比之下华人的战斗精神是不是强多了?

因此弗兰茨想要保住狗命,最好还是别碰华工为好,毕竟奥地利自己也是个火药桶。

弗兰茨这边正在打内战,后院突然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他可真受不了。

同时日本人无论是从传统上,还是从思维模式上,以及民族性格上都相对容易统治、同化。

简单点说当时日本平民连名字都没有,村落社群的粘黏性也不强。

主要是因为日本多山地、多岛屿的环境造成的,再加上地处火山地震带,以及台风、海啸各种天灾的加持下,人的生命根本得不到保证,所以他们对于血脉的传承并没有太多执着。

相反这些人既冷漠,又狂热,对于弱者极端残暴,对于强者极端谄媚。

日本古代并不靠血系社会,而是以地域和阶级划分,这就导致了日本人无论到哪里都是“模范生”,因为这些人会不遗余力融入当地社会。

像二战为美军而战的日裔,他们甚至不惜用自己同胞的生命来换军功。

至于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个属于东亚民族共有的,弗兰茨虽然很讨厌韩国人,但是那些人是真能吃苦。

哪怕是那些经常被人嘲笑的韩娱明星,虽然人格可能十分扭曲,但是认真努力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