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帝国坟场(2 / 2)

“您这样做岂不是在为英国人做宣传?议会上下两院的那些老爷们一定会向白厅施压,岂不更没有从阿富汗撤军的理由了吗?到时候他们缓过神来以阿富汗为跳板,向东可以进犯清国,向西可以经略波斯,向北可以直接威胁俄罗斯腹地...”

弗兰茨的确明白阿佳妮的担心,不过历史上试图吞并这个山地之国的征服者们就没一个好下场的,哪怕是蒙古帝国也没从中捞到半点好处。

阿富汗是个名副其实的帝国坟场,从亚历山大帝国开始,波斯帝国、大唐、蒙古、大英、苏、美国等每一个世界霸主到最后都奈何不了它。

主因当然不是这个民族坚韧不拔又或是地势地形险峻,其实核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穷。其境内土地贫瘠承载力过低,导致入侵者往往需要自带补给供应军队。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块地区极度缺乏价值的商品,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任何值得掠夺的物品。综上所述,打下这里之后的占领维持成本过高。

虽说一直被视为战略要地,但是阿富汗境内的地形外貌与气候条件极其复杂;多山、多沙漠,交通非常不便等种种缺陷导致核心统治力弱化,所以很难形成中央集权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几近空白,让侵略者组织的武力扫荡难以有效地进行。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倒是真心希望英国人永远陷入阿富汗这个沼泽地,这样我们就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他们的走狗。”

前不久,”巴尔干吕布“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在英国人明暗两面的帮助下,基本平定了塞尔维亚的乱局,现在已经俨然成了奥地利东疆最大的麻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弗兰茨大公,我无法理解您为何如此忌惮塞尔维亚人?经过内战消耗他们已经元气大伤,而且在贝尔格来德地区帝国部署了足足八万人的兵力。

而对面的那些家伙只有不到两万名士兵,他们几乎没有大炮,甚至寒酸到了几名士兵共用一条枪的地步。”

“阿佳妮小姐,或许你听过这个寓言,当蚊子咬人的时候,只会让他的胳膊起了个包;而了结蚊子的性命只是一巴掌的事,但有人会因为这样就不主动打击它吗?

更何况这种害虫可能还是致命病菌的携带者,谁也不希望在自己家后花园散步时被它叮上一口,你说是吧?”

阿佳妮对弗兰茨过于生动地比喻一向都不太感冒。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撒丁、教皇国和奥斯曼都是围绕在身边的蚊子,那他为什么没有向它们主动出击呢?

想归想,作为一名合格下属的她还是将这个疑问隐藏在心里。“好吧,希望您打蚊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弄脏了手。泰晤士报的主编们,应该会很喜欢这个新闻,毕竟这不会违背他们的良心。”

“那他们的良心又值多少英镑呢?”最近难得放松的弗兰茨调侃道。

“或许在50到100之间吧。如果是托马斯.巴恩斯先生的话会更多,大约值200英镑。”阿佳妮忍不住笑出声来。

托马斯.巴恩斯是《泰晤士报》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主编,与约翰.德来恩并称为该报两大主编。

巴恩斯在任期间,《泰晤士报》成功跻身英国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他特别重视社论,认为其具有领导和反映舆论的双重功能。

不仅如此他也十分擅长引导社论,所以《泰晤士报》获得了巨大的权威性,甚至达到了影响官员升迁和政党换届选举的境界。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个人和团体时常向该报刊的编辑们行贿,以求一个树立更好形象的契机以及更坦荡的仕途。

当时新闻工作者的地位不高,薪水低下,面对滚滚而来的诱惑,自然不可能把持住本心,于是乎受贿写文也成了《泰晤士报》的传统之一。

他们甚至可以为了钱,不顾事实并罔顾本国利益,例如在甲午战争中着名的“高升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