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影片剪辑(2 / 2)

在一些独特视角的剪辑上,沈玲珑有着自己的考量。比如,当两人开车经过一个小镇,街道上的白人居民对他们投来异样目光时,沈玲珑没有直接剪辑两人对此的反应镜头,而是先插入了车窗外一只孤独飞翔的小鸟,小鸟在天空中奋力扇动翅膀,却显得有些迷茫,然后再切回车内托尼和唐·谢利略显不自在的神情。

沈玲珑解释道:“这只小鸟就像是当时他们的处境,看似自由却又被无形的东西束缚,通过这样的剪辑,能让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内心的那种孤独和不安,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被歧视的愤怒。”

剪辑师听后,不禁眼前一亮。

这个剪辑方法很新颖,让整个画面的寓意更加丰富了。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唐·谢利在南方某场演出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从他发现演出场地没有准备好施坦威钢琴时的失落,到托尼为他挺身而出与工作人员理论的愤怒,再到唐·谢利在舞台上强忍着屈辱完成演出的坚毅,一系列镜头的精心剪辑,将情绪层层递进,让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沈玲珑神情专注地说:“这是全片的情感高潮,剪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镜头的选择和顺序,把唐·谢利的内心痛苦和托尼的愤怒都充分展现出来。”

剪辑师按照沈玲珑的想法,细筛选每一个镜头,突出这场戏的感染力。

结尾部分,托尼和唐·谢利在平安夜回到纽约,唐·谢利带着一瓶美酒来到托尼家中,与托尼一家共度佳节。

画面温暖而祥和,节奏缓慢,展现出两人历经波折后深厚的友谊。

孩子们在屋内嬉笑玩耍,托尼和唐·谢利坐在沙发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段旅程的感慨与珍惜。

沈玲珑还十分注重音效的搭配。在寂静的夜晚场景中,加入轻微的虫鸣声和风声,增强环境的真实感;而在热闹的演出场所,则突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经过数周的日夜奋战,影片的初剪版本终于完成。

沈玲珑看着初步成型的《绿皮书》,心中既紧张又期待。接下来还需要反复地打磨和调整,才能让这部电影真正成为一部触动人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