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农村变迁,心路历程(1 / 2)

墨守成婚 文小侠 3322 字 13天前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茉莉不再像来时那样悠闲的骑着自行车,此时的她恨不得踩的是风火轮,快速的回到学校,实在不喜欢在太阳底下暴晒。

这让她想起了每年的农忙时节,烈日炎炎之下收割稻谷或是插田,挥汗如雨。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的是再贴切不过。

这样的辛苦劳作,从日出到日落,只有中午回家吃个午饭的时间,马上又要去干活,没有时间午休。

她刚上小学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到田间干活,只有年迈的奶奶留在家里做饭,年龄最小的弟弟也会带着去田边,留在家里奶奶一个人看顾不过来。

但即使这样的辛勤耕作,家里也只能维持一家人不会饿肚子,达不到温饱,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得用其他杂粮充饥。

这不单是茉莉家里是这样的情况,整个村里的家庭都是这样子。因为农民耕田得来的稻谷得先把最好的挑选出来上交公粮,而交完公粮后,家里所剩的稻谷不多,只能在饥饱之间徘徊。

但爸爸和她说,这比他小时候要好很多了。他小时候很多时候会吃了上顿没下顿,常常饿着肚子。为了一根遗落在地里的小红薯,同龄的小伙伴们会大打出手,争夺那一根小红薯充饥。而现在改革放开,分田到户,农民有了自主权,生活一天天的变好。

茉莉那时候还懵懂无知,对父辈们的饥饿经历无法共情,也理解不了改革放开,分田到户的深刻含义。她想吃饱,想吃好吃的,她认为勤快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就能赢得父母的称赞,就能吃饱,吃上好吃的。

既然耕田并不能完全的解决温饱问题,村里的人开始想别的生计。有人开建了砖窑,烧出来的青砖和瓦卖给别人建房子,从中赚钱,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

村里四面环山,连绵起伏,而且都是矮土山,山上长满了可用作柴火的植被。这是村里能开建砖窑的先决条件,需要用大量的柴火才能烧出建房子用的青砖和瓦。

土地是分配到每家每户,山岭也一样,分给你家的山,你家里的人才能去砍那山上的植被。否则那就是偷柴,被撞见了,左邻右舍的会很尴尬。大人们都遵守规定,小孩子们有时候没有那么听话,会偷偷的去砍别人家的柴,但砍得不多,也没有人计较。

茉莉的家里也建了砖窑,她跟随着父母到山上去砍柴,然后挑回家。砍柴是一项很耗体力的工作,弯着腰,左手抓住柴,右手挥动勾刀砍,不小心还可能砍到手。这样的砍柴动作大概要持续2至3个小时左右,中途实在累了可以歇息一会再继续。

砍好了柴要挑回家,刚砍好的柴很重,晒干了会轻很多。但没有人会冒险把柴留在山上晒干了再挑回家,因为那可能你一转身回家,柴还没有晒干就被别人挑走了。

由于村里砖窑的兴起,山上的植被被砍得精光,但很快又会长出来。家里不建砖窑的可以把柴卖给建砖窑的人,可以赚一些钱。

烧窑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把窑建好,做砖坯,瓦坯,定型晾干后装入窑洞,然后用柴火连续烧大概三天左右,一刻不能停,直到从窑洞口看见里面的砖变成了透明的亮红色才能停下。这需要有经验的师傅看了才能确定什么时候才能停火,不然停火早了,砖没烧熟透,硬度不够,卖不出去;停火晚了,没有必要,烧耗的柴多了,也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