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荀子在孔庙排第几?(2 / 2)

可以说,蒙元给孔子的封王规格是最高的,因为蒙元需要孔子的名号去教化汉人百姓,笼络汉人士大夫阶级。

也因此,到了明朝孔子便已经封无可封,再往上就只能给孔子上皇帝尊号了。

还真别说,西夏的时候确实这么干过,直接追封孔子为“文宣帝”,与西夏皇帝享有同等规格的庙堂、香火和祭祀,历史上有且仅有此一例。

但这不归入正统,因为西夏比起儒家,更信奉佛教,孔子“当皇帝”在中原士大夫看来有些过于不伦不类。

当然,孔子封王实际也有些不伦不类,所以到了嘉靖朝就把孔子封号一撸到底,从“大成至圣文宣王”变成了“至圣先师”。

往后的螨清、民国恢复了“大成”和“文宣”,但依旧不允许孔子有王号存在。

现在,金幼孜这么故意提一嘴,还特地不小心说了后周没有给孔子封王,显然也是意有所指。

孔子为儒家老祖,也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老师”,但不代表所有读书人都认可孔子现在这么“牛逼炫酷吊炸天”的封号。

反正金幼孜在看完《荀子》中的理论后,就不再认可孔子的尊号。

过于虚高不说,也与荀子的圣王论相冲突,天下只能有一个圣王,那个圣王就是皇帝,就是天子,而不能是孔圣人。

“孔庙主祀为孔子,其后还有着‘四配’、‘十哲’、“七十九先贤’、‘七十七先儒’。”

“从祀的先贤先儒暂且不论,先说孔庙从祀中排位最高的‘四配’。”

“所谓‘四配’,便是居孔庙东侧的颜回、孔汲(子思),以及居西侧的曾参、孟轲。”

这四个人的名号,没有点历史“底蕴”傍身的,怕是四个得有三个都不认识。

唯一认识的大概也就只有“邹国亚圣公(嘉靖改封亚圣)”孟轲,也就是孟子了。

因为都姓孟,总归能认出来。

说起来,在东侧排位起头的颜回,最早的封号也是“亚圣”。

因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又先于孔子英年早逝,所以先被唐玄宗尊为“亚圣”,为孔庙“十哲”之首,经过两宋、元朝的更迭,逐步转封为了“兖国复圣公(复圣)”。

西侧排位打头的则是曾参,同样也为孔子的弟子,学有所成后便也跟着传道讲学,被视作孔门道统的继承者,因为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同时着书立说《孝经》、《大学》。

当然,曾参的孔庙地位之所以如此崇高,在于他对思孟学派的创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孔汲,便是师承曾参,也就有了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

曾参在孔庙的封号,如今为元朝册封的“成国宗圣公(宗圣)”。

颜回、曾参负责东西两侧起头,又有孔汲、孟子分立东西二侧之后。

孔汲排东侧第二位,为孔子的嫡孙,老师是曾参,其道统为儒学八派之一的“子思之儒”,后经过门人传给孟子,并在其后形成了完整的思孟学派。

孔汲现在的封号为元朝追封的“沂国述圣公(述圣)”。

最后一位孟轲不必多说,大名鼎鼎的孟子。

亚圣!

仅次于孔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