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明亡之后无华夏(1 / 2)

“实际上,不管是文化输出,还是武力输出,这二者都有个共同前提,那就是大明必须是一个强大且富饶的国家。”

林煜对着二人总结说道:“只要大明对海外异邦的百姓而言,比他们的本国要更强大,也更富饶。哪怕大明什么也不做,只是口头上地对外宣扬,宣扬大明的强盛国威,再适当抛出,大明虽然是以华夏汉民族为主,但也可以接受其他海外民族的汉化加入。你们两个猜猜,到时候这些海外的异族会怎么选?”

能怎么选,肯定会有人想趁机加入大明,成为人上人!

于谦说:“所以,这就是为何一开始,先生您要强调海外的户籍,只要户籍能为海外异族百姓带来利益,那他们根本不会在意什么是文化入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林煜说道,“军事武力的征服,只能作为殖民的开端,真正后续跟上还是得在思想文化,对殖民地进行改造同化。”

“当殖民地的本土民族,有人成功加入了大明,即便没有任何优待,对他们而言,自己也是成为了天朝的人上人。对自己的本民族同胞,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民族优越感。”

“这种民族上的优越感,也会进一步推动殖民地的汉化,因为汉化的会觉得自己是天朝的人上人,没有汉化的也会羡慕,想要跟着成为人上人。”

这既是文化输出的力量,同样也是后世英法战后,而迅速衰败的底层原因。

英法在战争中损耗太大,国力受到重创,对殖民地而言,他们已经不再是“强国”。

所以殖民地纷纷独立,而随着殖民地的独立脱离,失去殖民地为本土输血,英法也是进一步虚弱,“强国”的形象荡然无存。

一直到英国女王去世,作为文化输出最后的精神图腾,也跟着败落。

英国的衰落从这一刻起就已经不可避免,而法国倒是还在死扛。

因为他们的国力虽然衰退,但军事能力尚在,对付一些小国绰绰有余,不像英国打个阿根廷都费劲。

再加上法国对外的一切作战,都是严格制定规划,战力可能没多少,但视觉冲击很强,几乎都是打的又快又漂亮。

这就营造了一种法国还很“强大”的错觉,再刻意对外宣传,就会让非洲国家不敢乱动,连欧洲各国也对法国不敢太轻视,这也是文化宣传的作用。

“文化输出和海外户籍,这两招用好了,大明的海外殖民就能稳如泰山。”

林煜说着,忽地开口轻声念道。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这是“水太凉”钱谦益的诗作,同样也是“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的出处。

林煜对这番言论嗤之以鼻,因为实在太过狭隘了,还被隔壁的小日本给拿去利用,用来推崇自己才是中国正统。

但厌恶归厌恶,林煜也不想“明亡之后无华夏”真的发生。

大明亡不亡,与林煜没有关系,百年之后管它什么洪水滔天。

只是,大明可以亡,而华夏不能亡!

朱瞻基以为林煜有感而发,连忙说道:“林先生放心,崖山之后,神州陆沉,不会再于我大明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