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改革(1 / 2)

这日,廉义正在城务司与李仁等人商量改革税赋的问题。

其实乌城的很多问题廉义早就想动上一动,只是之前对乌城的掌控不够,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手上的人手逐渐增多,廉义的底气也足了起来。前日刚到六月,陈涛又送了第三批新兵五十人过来。这第三批的兵募得比第二批还快,陈涛解释说很多人离得远,得到消息晚,最后一批五十人也很快可以募完,高副司表示六月十五之前一定足额完成任务,回到乌城。

廉义大喜,对这募兵速度大为满意,当即表示届时自己重重有赏。

可笑的是,从第三批新兵开始,兵部的装备就发不全了,有十来人连刀都没有。何奎对此的解释是,之前恰好淘汰掉一批旧军备,新的军备很快便会备齐,第一时间给新兵们安排上。廉义对这回答不置可否,先不发作。

关于改革税赋的问题,廉义也是受到城主府农场的启发。附近的村子里有属于城主府的农场,农场里的农民专门为城主饲养家禽,牲畜,固定一段时期便要提供定量的家禽牲畜,多出的部分就是农民的收入,若是少于要求的量,等于这段时期白干。如此一来农民都悉心照料,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把每个动物幼崽都养大养好。

廉义觉得同样的道理也可用在田税的收取上,之前私底下也经常就这个问题与李仁讨论,此刻心里有了较为完善的想法,便询问大家的意见,这种事工部司书张大河就是陪衬,完全没意见。而陈贵和袁胜二人只顾点头,前者估计是廉义说啥他都会点头,后者可能都没听懂,象征性点头。江云低头思索,然后小心翼翼地道:“如此一来确实是可以提升农民的干劲,毕竟多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可是若是天时或是别的原因,田里的产量达不到或只是勉强超出官府规定的量,那百姓可就难了啊。”

这一点廉义也想到了,回道:“若是天灾人祸等原因,全乌城的百姓都会受到影响,到时官府不但不收田税,还会开仓济粮。若是别的原因,便由民部去核实情况,刑部派人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对田税进行赊欠、减收或者免除处理,但只要有减,就一定要纸面呈报给我。”

大家闻言都点点头,对这回答表示认可。

“按照目前归属乌城的土地来算,每十亩收三石杂米,一年也可收到六万石。之前还有许多有主荒地是没有收取田税的,税赋改革后,这部分也要给我收起来,有地不种的,想办法给我交足这三石米,不交者把田给我收回来!如此一来,我们官府收到的粮或许变化不大,但民间的粮应该会更多,量多则贱,我们收到的粮可以卖到外地去,卖粮所得再回乌城买粮存入府库,对官府和乌城百姓来说,都是好事啊。”

“妙,实在是妙啊,廉大人。”陈贵一脸崇敬地道。

众人只当没看见陈贵的嘴脸,互相望了望,点点头,认同了廉义的说法。

“那李司你们尽快拟好律令给我,今年秋收就可按此新法收取田税。”

“是,廉大人。”

“那说完田税,我们再说说丁税。之前丁税全部人都要交,我觉得这税太重,百姓都喘不过气来,也要改一改。”众人又竖起耳朵,认真听廉义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