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请缨出使——终军(1 / 1)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西汉着名的政治、外交人物。少年好学,十八岁被选为博士弟子,西入京师长安,受到汉武帝的赏识,拜为谒者,供职宫中。后擢升谏大夫,期间曾回答白麟奇木为大一统之兆,又审断博士徐偃允许民众私自煮盐铸铁为有罪,为出使匈奴之事出谋划策,并出关巡行郡国,都令武帝十分满意。自请出使南越国,说服南越王内附汉朝,随后留镇南越,因抗拒内附的南越丞相吕嘉发动反汉政变,终军与安国少季等汉使皆遇害。

终军,少年好学,以能言善辩、博学多才并擅长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

汉武帝设置博士弟子,十八岁的终军,被选为博士弟子,赴京师长安深造。临行前,终军先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与众不同的才能,便召见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太守而去,到长安上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中。

跟随武帝去雍县,在五畤祭祀,捕获一只白麟。这个白麟只有一只头角,每只脚有五只蹄子,又得到一颗奇树,树枝向旁边斜长,又在树的上部合拢。武帝觉得这两样东西很奇异,向群臣询问是何征兆,终军呈上对策说:

臣听说《诗》颂扬君主之德,《乐》歌咏帝王之功。经书不同,意思相同,都是为了表明盛德的崇高伟大。南越逃窜藏匿在芦苇丛中,与鸟鱼同处。天子正朔不能达到那里,汉朝官员临境,东瓯归附汉朝,闽越王伏罪被杀,南越靠此得救。北面匈奴,追逐水草居住,与禽兽同类,虎狼一样的心,上古以来就不能使他们畏惧。大将军挥戈,单于逃奔到大漠;骠骑将军举旗,昆邪听从汉朝的教化。

这样,天子恩泽沐浴南方,汉朝威势畅达北部。如果刑罚不偏袒近臣,荐举不遗漏远方,设置官职,等待贤人,悬赏等待有功之臣。有能力的人升官,保有禄位;没能力的人免职,退归农田,天下就有统一的法规。皇上具有很多优点却不满足,睿智圣明却不专断,建立明堂、辟雍、灵台三处学宫,明确各自的职责,前代封禅之君的政绩也没有听说像这样完美。

汉朝初建,万事草创,等到天下风俗一致,九州井然有序时,还要等待圣明之君发扬光大,祖宗创下的基业才能永远传下去。所以周朝到成王时,才制定制度,于是就出现了祥瑞的征应。陛下光明睿智,敬神明,奉祭祀,精诚上达神灵,捕获奇异之兽是应该的。从前周武王在河中还未渡河,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点燃火把取来,大臣们都说:“吉祥的征兆啊!”

现在祭祀还未举行,就捕获到灵兽来进献,这是上天用来显示吉祥的祭物,也与陛下精诚上通于天相符。应乘此吉祥美好的时刻,改元定号,上告神灵。用江淮的白茅织席,登泰山封禅,以应和光明,让史官有记载。六鹢退飞是叛逆的象征;白鱼跃进船里,是和顺的象征。政治的清明与昏暗,上搅乱飞鸟,下感动河鱼,各以此类推。如今野兽独角,象征天下一统;众多枝条在树的上部合拢,这是无外的表现,如果这些征兆应验,也许将有外族解开发辫,除去夷装,戴上汉朝的帽子,穿上汉朝的服装,从而接受教化,归附汉朝的,请拱手等待!

对策奏上,武帝认为很奇异,因此改年号为元狩。几个月后,越地与匈奴都有酋长率领部下投降,当时都认为终军的对策确实应验了。

朝廷派博士徐偃到各郡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国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疆,如果有能够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

武帝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所以《春秋》有‘王者无外’的说法,是说天子总在自己的疆域内。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这两个郡国没有,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

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笽,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这两个郡国吗?还是实际有余,官吏无能呢?凭什么这样说呢?你假称受诏铸铁的理由,是想到春天耕种时满足百姓的器具需求。现在鲁国的铸铁,应先做好准备,到秋天才能点火。这话与事实是否相反呢?你以前上过三道奏章,皇上没有答复,你不考虑你的建议不被皇上允许,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必须加以严惩的。‘枉尺直寻’,是说小不直而大直,孟子认为不能这样说,现在你所犯的罪责很重,为什么还要做呢?还是希望侥幸不死,想以此钓取名声呢?”

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终军奏道:“徐偃假称受诏,独断专行,不是奉命出使的臣子应该做的,请求交给御史,召徐偃接受审判。”得到批准。

武帝认为他的反驳很好,下诏将其出示给御史大夫看,其后终军奉诏出关,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报告给武帝,武帝很满意。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武帝命令他出谋划策,预判吉凶,并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武帝听说南越国王赵婴齐去世,其与汉朝女子樛氏所生之子赵兴继位,便派樛氏在汉朝的情夫安国少季出使南越,以达成之前被南越方面拖延的国王入朝、比内诸侯的要求,完成统一事业。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能赐给我长绳子,一定能将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宫门下。”

于是,跟随安国少季一起前往南越,负责具体交涉事务,还有勇士魏臣等辅助决策。在樛氏的协助下,终军一行成功说服南越王内附汉朝,约定三岁一朝见,取消防范汉朝的边关。武帝得报大喜,赐给南越国王和大臣官印和绶带,采用汉法,命令安国少季、终军等人继续留在南越,镇抚那里。

南越丞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多次劝南越王赵兴不要听汉使之言,赵兴不听,又称病不见汉使。安国少季、终军等都注意到吕嘉的动向,却迫于客观形势,不能诛杀他。

有一天,南越王赵兴及其母樛氏曾设宴招待安国少季、终军等汉使,吕嘉等大臣也出席宴会。宴会上,樛氏公开指责吕嘉反对内附,希望以此激怒汉使,让他们能当场诛杀吕嘉。但安国少季、终军等却迟疑不决,最终没有果断处置吕嘉。吕嘉察觉事态不对,准备离席,樛氏打算用矛杀死吕嘉,但赵兴不想杀吕嘉,制止了母亲。

此后,吕嘉仍不见赵兴和汉使,并密谋政变,但又考虑到赵兴不想杀死自己,所以几个月都没行动,只有樛氏一心想诛杀吕嘉,但孤掌难鸣。

武帝听说吕嘉不听命,赵兴和樛氏孤弱而无法制服吕嘉,安国少季等使者又怯懦不能决断。

于是,派韩千秋及樛氏之弟樛乐率二千人的武装使团进入南越,意图为赵兴和樛氏撑腰,并除掉吕嘉。吕嘉听说后,终于发动政变,将即将入朝的赵兴、樛氏和汉使安国少季、终军等全部杀死,另立赵兴异母兄赵建德为王。

韩千秋所率的武装使团,也在南越国都番禺四十里外的地方被歼灭,消息传到长安,武帝震怒,派路博德、杨仆等,灭亡南越国,终军遇害时只有二十多岁,世人称他为“终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