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杨训(1 / 2)

方大庆领兵强攻数十日不下。

两路大军共死伤六千余人,他不敢将手里的筹码都赌上桌,只得含恨退兵。

此时,集结在莱州的眀军已有六万之众。

可谓是钱粮充裕,兵多将广。

不过此时传来一件噩耗。

其余州府的多名守将发来塘报,说济南、青州、兖州等多处州县爆发疫病。

至今百姓死者众多,军中染疫者亦不在少。

疫者体寒发冷,四肢震颤,渐渐脸面溃烂,饮食尽呕,神智不清,一旦染上半月之内必死。

诸镇守将派人遍请名医前来医治。

可效果不佳,根本无法遏制疫病蔓延,反倒是传染了几个所谓的名医死了。

翟宗耀本来志得意满,此时看着手里的塘报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

他即刻命人排查军中有此症状的兵卒。

万幸的是经过数日的排查,军中还没有兵卒染此疫病。

看来疫病源头都在西部那几个州府,此时还未蔓延过来。

翟宗耀心神稍安,松了口气后回发塘报,传阅诸镇。

要求各镇将领将死者尽数焚化,以绝其源,若其亲眷有不从者格杀勿论。

历朝历代民间爆发疫病都是一等一的大事,轻则民变四起,重则改朝换代......

想到这里,翟宗耀又即刻提笔书写,上疏朝廷。

请朝廷下旨,与山东接壤的诸州府严防死守,万不可使山东民芥跻出一人,如若不然大眀境内将无立足安卵之地。

翟宗耀一身戎装,端坐在中军大营,他低头紧盯着桌上的舆图,又抬头见营外兵影绰绰。

只见他鼻梁高耸,浓眉大眼,脸型瘦长骨干,棱角分明,大小适中的嘴巴一周胡茬。

肤色由于多年的征战而粗糙呈麦色,更显几分大将的稳重与深邃,英飒十分的脸上不由得流出几分忧虑。

山东战事还需尽快结束才是......疫病这事若处置不好,只怕伪周死灰复燃,再趁势打过来,届时生灵涂炭,所有的一切便前功尽弃了。

当天夜里,翟宗耀召见了被软禁起来的两名使者。

三人在军帐中畅谈许久,不知几人聊了甚么,却是到了四更时,那两名使者才离开眀军的军帐回到城中……

翌日,晨鸡未报晓,红日未升映。

眀军六万大军开拔,兵分两路。

每路两万五千大军,翟宗耀率一万大军居中位督后阵,亲自指挥两路大军攻城。

眀军自十一月中旬攻打招远、莱阳两座县城。

十一月二十,眀军围莱阳,墨清秋作为大统帅,派兵突围,他向镇守招远的守将下令,要他即刻率军来援。

想不到招远守将拒不派兵来援,说但求一死,不过早晚耳。

十一月二十二,眀军攻陷莱阳。

进城生事作乱的兵卒被翟宗耀下令处死。

眀军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百姓无不感激涕零,泪乞王师进城休整。

坐镇莱阳的伪周国师墨清秋,率两千多名溃兵向北处的招远逃窜,妄想与招远的伪周守军合兵一处拼死抵抗。

而翟宗耀的一万多中军恰巧位于招远与莱阳的沟通要道上,截断了墨清秋的逃窜路线,歼灭伪周军卒一千余。

伪周国师墨清秋突围后只得率一千多的残兵败将向东逃窜。

收复莱阳后,翟宗耀留下三千守军,继而挥师北上。

十一月二十五,五万五千余眀军围攻招远这一处弹丸之地。

招远守将是伪周广忠伯杨训,城中的兵力不过五千余。

杨训,祖籍中原洛阳。

其祖父乃是洛阳知府。

他自小家境优渥,不仅喜读圣书,满腹经纶,读遍兵书谋略,胸怀大志,誓要忠君爱国,报效圣上皇恩。

于是他发奋图强,夜以继日读书发问,日夜颠倒,茶饭不思的求学。

他一十七岁便中了秀才。

一路乡试会试无所不通,被誉为神童,最终在他二十六岁那年高中进士。

正可谓阳极而阴,盛极必衰。

同年,他的祖父杨永臣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朝的大太监刘震,被罢官免职押在监牢,最后身死其中。

杨训的父亲杨相荣在江浙一带为官。

刘震便向皇帝进献谗言,说他贪赃枉法,觊觎皇银,公饱私囊。

皇帝震怒,罢了杨相荣的官,命东厂彻查此事。

随后杨相荣被屈打成招,后被押送东华门斩首示众,收没其家籍。

从此洛阳的杨家衰败,杨训心灰意冷,背井离乡流落到了山东,白莲教初立之时便入了教。

如今伪周既立,身为元老的他水涨船高,被伪周朝廷封为广忠伯,此时的他已经年近五十。

即便身居高位,修成了正果,但他依旧有他的一套做法。

镇守招远期间他依旧信奉孔孟之道,忠君爱国之理。

杨训以民为水,乐施好善,从未仗势欺人,主持当地公正,打压豪强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