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二次出使(1 / 2)

丝路长河 兰台令史 3460 字 6天前

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局势依旧紧张,为了能彻底断掉匈奴从西域获得的物资支持,汉武帝精心谋划,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怀揣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意图——招徕乌孙部落“东居故地”,期望能与乌孙携手并肩,共同抗击那屡屡侵扰大汉边境的匈奴铁骑。

肩负着皇命与家国重任的张骞,率领着使团,一路风餐露宿,终于踏上了乌孙的土地。

然而,命运仿佛总爱开玩笑,当张骞抵达乌孙之时,恰逢乌孙内部陷入了一场混乱争斗之中,有几个部落之间纷争不断,人心惶惶,对于张骞提出的东归建议,乌孙王猎骄靡实在无暇顾及,此番出使,终究未能达成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

猎骄靡与张骞的会谈,气氛凝重而微妙。猎骄靡心中有诸多顾虑,一方面,匈奴长期以来在西域的影响根深蒂固,部落中亲匈奴的势力时不时跳出来加以阻挠,使得他每一步决策都如履薄冰;另一方面,遥远的汉朝对乌孙而言,犹如雾里看花,虽听闻其强盛,可具体实力究竟如何,又能为乌孙带来怎样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切皆是未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乌孙一下子与匈奴彻底决裂、对抗,无疑是天方夜谭。

彼时,乌孙已然西迁许久,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扎根繁衍,内部积累的矛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思量再三,猎骄靡只能遗憾地谢绝了汉朝希望他们返回河西故地的提议。

不过,猎骄靡也深知与汉朝交好的重要性,于是答应加强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随着这一决策的敲定,往来于两国之间的商路彻底打通,为了促进贸易的繁荣,双方还默契地减少了通关税收,一时间,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开始热闹非凡。

这条后来被世人称为“丝绸之路”的商路,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技术、思想交流融合的桥梁。沿着这条道路,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新奇的农作物等也纷纷传入中原大地,不同地域的人们开始相互认识、相互了解。

在与乌孙的会谈结束后,张骞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虽未完全达成使命,可也算有所收获。

他特意前去感谢一位在上一次出使过程中给予诸多帮助的友人——晁钊。张骞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本珍贵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此书堪称古代医学的瑰宝,全书巧妙地分作五十二题,细细研读便会发现,它实质上涵盖了一百多种疾病的诊治之法,所涉及的治疗范围囊括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个医学领域,无论是疑难杂症,还是常见疾病,书中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疗法。

晁钊接过医书,轻轻翻开,目光扫过那一页页古朴的文字,当看到书中记载的精妙手术疗法时,不禁眼前一亮,由衷地赞叹道:“这般巧妙的医术,实在是令人折服!”晁钊满怀感激地对张骞表达了谢意,两人相谈甚欢。

此时,恰好窦扬路过,张骞看到他,热情地上前询问:“窦扬兄弟,许久不见,不知你可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窦扬挠挠头,憨笑着说:“我一直想炼一把好刀,可总不得要领。”张骞毫不犹豫地应道:“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帮你去打听打听。”窦扬摆摆手,笑道:“哈哈,多谢你一片好心,不过你对炼钢铸刀这事儿也不在行,再说我对长安熟得很,等日后有机会回去,我自己去问问便是。”

张骞脸上洋溢着自信且亲和的笑容,微微点头说道:“是啊是啊,往后乌孙与大汉那可就是实打实的兄弟之邦咯,这来来往往的,情谊定会愈发深厚。” 说罢,他眼神转向晁钊,目光中满是友善,拍了拍晁钊的肩膀,接着道:“晁兄弟,你在这草原之上,要是遇上啥难处,或是有什么心仪之物、急需之物,尽管跟我说!咱大汉地大物博,物产那叫一个丰富多样,应有尽有啊。”

张骞这一番话,看似随意闲聊,实则暗藏玄机,他心里门儿清,只要能让一个两个乌孙人真切感受到汉朝物品的精妙与实用,用不了多久,口口相传之下,三四五六个,乃至更多的人都会对大汉的物产心生向往,如此一来,彼此的心自然而然就贴近了,这对于两国交好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晁钊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许,又带着些许不确定,问道:“你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