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激烈争论下(2 / 2)

但这些农民军残部之中也不是没有能人,比如李定国就提醒孙可望,要孙可望联明抗清,毕竟从现在来看,不论是明廷还是农民军,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清军,不管两家以前是什么关系,现在应该联手抗敌。

但孙可望不这么想,孙可望想要独霸一方,他觉得自己是张献忠的继承人,既然张献忠已经死了,那么大西政权应该选出新的皇帝,而他就是这个皇帝的不二人选。只不过虽然孙可望有这个意思,奈何李定国在大西军中的实力和地位能跟他分庭抗礼,所以两人一直僵持不下。最后孙可望还是妥协了,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他对李定国说,自己写信投靠永历,但必须让明廷封他为秦王,如果不能答应这个条件,他就推翻之前的决定。

对于这种言论,李定国也不能立刻撕破脸,毕竟人家退了一步,李定国只好默不作声,由孙可望写信并派人送来广西,当面呈交皇帝,看看明廷怎么说,这便有了丁魁楚手中这封信。

永历拆开信件一看,立刻大怒,冷哼一声将信件丢在了地上,“哼,这个孙可望简直是痴心妄想,张口闭口就是让朕封他为秦王,秦王是什么地位,不是郡王而是秦王,异姓王,这在大明历史上绝无仅有。”永历这话倒是不错,大明开国的时候是有异姓王,那是朱元璋给手下功臣分封的,但是这些所谓异姓王,也基本上都是郡王。亲王这种级别只有藩属国国王或者是皇族才能担任,但孙可望什么人,目前大西军在大明的定位还是反贼,反贼上来要封秦王,这若是在大明任何一个时期看来,都是疯了。

可人家孙可望还就吃准了这一点,大明都这样了,永历眼看着就完了,这时候不趁机搞个王的封号,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况且,孙可望还真不是说大话,如果排除兴华军的因素,实际上孙可望还真是抗清第一大势力。

不像大顺军残部在李自成死后分成了许多小部分,大西军残部的完整程度很高。四大将军目前还没有翻脸,大家公认的是以孙可望为首,如此一来,孙可望可以调动的大西军残部数量巨大。光是他本部人马,竟有十四万之多,李定国本部人马不下五万,艾能奇和刘文秀也有五六万人马,四大将军加起来竟有三十万人马,这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这也就是南明灭亡最让人不理解的原因,实际上,如果站在上帝视角,仅从永历一朝南明的兵力来看,即便没有高衡这个穿越者。大西军残部三十万,大顺军残部十几万,明廷能控制的兵马算上沐王府、秦良玉等等也有个十几万,另外还能利用影响力调动周边的藩属国参战,总兵力绝不下五六十万。

就算是五六十万头猪,让清军抓,他一时半会也抓不完。更不要说,大西军、大顺军这些兵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不可能这么不禁打。结果还是被清军一路平推,只能说实在是太垃圾。

皇帝发怒,大臣们的目标又准备转移到孙可望的身上来。只听丁魁楚咳嗽一声,上前一步道:“陛下,微臣有不同意见。”

“爱卿请讲。”永历消了消气,压压手道。

“陛下,孙可望提出此等要求,不见得是坏事,我们刚才不还说到兴华军威胁巨大吗?为何不能引入大西军,让大西军来分担一部分压力,朝廷坐山观虎斗岂不快哉。”丁魁楚道。

“嗯?”永历一愣,这可是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对啊,兴华军做大做强不是好事,那么就再引入一股势力,大家平衡一下不就好了,上位者不都是这么玩的,扶持两股势力,然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大西军可是三十万人马啊,如果能变成朝廷的助力,未免不是好事。

永历犹豫道:“可是他上来就要亲王,你就说高衡,我们还在商定国公的封爵呢,这孙可望何德何能,竟然要亲王的位子。”

丁魁楚顿了顿道:“唉?陛下,所谓亲王的位子,也不是不能给他,陛下想想,只要孙可望愿意表现出诚意,就给他个亲王又能如何?正好刺激一下兴华军,在朝廷的旗号下,谁有实力,朝廷就会给谁更大封赏。同时也将祸水引到孙可望头上去,臣以为,兴华军上下必然会对大西军和孙可望不满,朝廷不是正好可以利用这种不满情绪做做文章吗?”

陈邦傅补充道:“陛下,首辅大人所言甚是,从军事角度来说,昆仑关之后的防务,我们完全可以交给孙可望来履行啊。有他在,现在贵州那边王应熊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调动大西军一部南下,来昆仑关接防,同时让王应熊在贵州和四川边境增兵,给清军施加压力。如此以来,就算是孙可望的投名状,他若是愿意接防昆仑关,我们就给他个亲王封号便是。”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焦琏大急道。这帮子奸臣,让他们出主意的时候,一个好主意拿不出来,馊主意倒是一大堆。焦琏大声疾呼道:“陛下,这无异于自毁长城,寒了将士们的心啊,士兵们会怎么想,在前线拼死拼活,该有的封赏没有,没有去前线的,却能讨要到亲王封号,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好了,焦琏,适可而止。当日本官把你调入广西,还给了你广西总兵的职位,你难道不应该事事都为陛下和朝廷考虑吗?你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帮着兴华军说话算怎么回事,他们要是大明的军队也就算了,一个外藩土司,值得你这么上心吗?”丁魁楚眉毛一横道。

瞿式耜和何腾蛟不在,丁魁楚大搞一言堂,焦琏想要挑战他的权威,自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