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来讲讲北魏前期的情况,那真是乱得没法说!就拿官吏来说吧,他们居然没有俸禄,这可怎么行?当官的也得生活呀,没俸禄能咋办?结果呢,他们就动起了歪心思,贪污受贿成了常事,老百姓可遭罪啦!这些当官的就跟一群饿狼似的,啥都想抢,老百姓的日子苦得没法过,最后实在受不了,就都起来反抗。这北魏的朝廷啊,就好比坐在火山口上,随时可能被岩浆给吞没。
这时候,孝文帝出现啦!他可是个有大志向的皇帝,简直就是个超级英雄,要来拯救北魏。他首先要整治的就是吏治问题。孝文帝规定,当官的任期不能再随便了,得看政绩好坏决定。就跟咱现在上班看工作表现一样,干得好就接着干,干不好就得走人。而且,俸禄由国家统一发,按照官品高低,定期给官吏们发。这俸禄就跟工资似的,可别再自己想办法捞钱啦!要是谁敢贪污,哪怕只是贪污一匹帛或者干了违法的事,一律处死。这规定一出来,那些当官的就不敢像以前那样乱来了,吏治一下子就好起来了,给后面的改革打下了好基础。
再说说这三长制,特别有意思!三长制其实就是地方基层的一种行政组织。就跟咱现在的社区管理差不多,是这么规定的:五家设一个邻长,这邻长就像小组长,管着五家人;五个邻长呢,设一个里长,里长权力更大点;五个里长再设一个党长。这三长责任重大,得清查田地有多少、户口数量多少,还要负责征发租调力役,维护当地治安。以前北魏用的是宗主督护制,乱得很,就像散沙。现在有了三长制,就好比给北魏的基层统治机构来了次大升级,像给破车换了新零件,跑得顺溜多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大大增强啦!
还有官制改革呢!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后,就开始对官制进行大改动。他用王厘来改定官制,这一改可不得了,政府的组织和官员的名称,都跟魏晋南朝差不多,全都汉化了。以前那些稀奇古怪的官名,现在都变得规整了,就像调皮孩子被管好了。官制改革后,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就像给老电脑升级了系统,运行得又快又好!
咱们再聊聊经济方面的改革,这里面故事可不少!先说均田制,为啥搞均田制?得从当时的情况讲。那时候,中原地区因为老是打仗,好多土地都荒了,跟大沙漠似的。那些豪门大族坏得很,好多良田都被他们占了,农民没地种,没饭吃,国家也收不上来税,连徭役都征发困难。孝文帝就想出了均田制这个好办法。
均田制规定,男子满15岁,能分到露田40亩,桑田20亩。这露田就像租的地,得好好种,满70岁或者死了,就得还给国家。桑田就像自家产业,不用还,不过得按规定种上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妇女也能分20亩露田!就连奴婢也能跟普通人一样分到田,一头壮牛能分30亩田,不过最多只能算四头牛的田数。这均田制真是好,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把更多农民绑在土地上,这些农民成了国家直接管的编户,国家税收也就增加啦!就像给国家找到新宝藏。
这新租调制也很有趣!以前赋税征收乱得像团麻。现在新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出帛(要是在麻乡就出布)1匹,粟2石。15岁以上没结婚的男女,4个人算一组,从事耕织的奴婢8个人算一组,耕牛20头算一组,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新租调制一实行,自耕农户负担减轻了,高兴得很,就像身上大石头被搬走了。而且,政府财政收入也增加了,真是一举两得!
再来说说文化方面的改革,这简直就是一场文化大冒险!孝文帝先下令,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语,不准用鲜卑语。这可把鲜卑族的官吏难住了!特别是30岁以上的官吏,他们说鲜卑语习惯了,现在要学说汉语,就像成年人重新学外语一样难。孝文帝说,30岁以上的慢慢学,30岁以下的在朝廷上马上就得改说汉语。要是谁敢故意说鲜卑语,降爵免官没商量!有个鲜卑官吏,不小心说了鲜卑语,被人听到,吓得脸都变了,赶紧求饶说不是故意的。这规定虽然严,但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加快了鲜卑族的汉化,就像把两个陌生小伙伴拉到一起,变得更亲近!
这禁胡服也挺好玩。以前鲜卑族是披发左衽,跟汉族穿着不一样。迁都后,孝文帝规定都得穿汉服,男人女人都得改。有个鲜卑族小伙子,穿上汉服觉得别扭,跟他爹说:“爹,这衣服咋这么不舒服?我还是觉得原来的好。”他爹瞪他一眼说:“这是皇帝的命令,得遵守,慢慢就习惯了!”大家都穿汉服后,整个北魏的街头都不一样了,就像画换了新颜色。
还有改姓氏、定族姓这事!孝文帝把太祖以来的八大着姓都改成汉姓,改的方法挺有趣,就是读音跟原来鲜卑姓相近。比如拓跋氏改姓元氏,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这一改,就像大家都换了新名字。而且,孝文帝还规定按父祖做官等级高低、多少来定郡姓,分成“膏梁”“华腴”以及甲、乙、丙、丁四姓6个等级。这下可不得了,以前民族间姓氏的差别就这么没了,民族融合更进一步!就像把不同颜色的水倒一起,慢慢融合成新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