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匈帝国,悉尼大学,政治学院。
该校校长赫尔曼.范佩龙正在政治学院全校举行的校场大会上举行师生大会,在他旁边还有悉尼大学今天请来的几位嘉宾,鹿特丹国家和平基金会荷兰治国项目主任蒂姆、荷兰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大英帝国项目问题专家米思德、荷兰海牙大学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巴洛奇。
只见赫尔曼.范佩龙演讲台上道:“悉尼大学作为全球大学排行榜中排在第二、荷兰王国第一的大学,我们一向提倡学以致用,虚实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在场的各位学员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不是在学校纸上谈兵。
今天的主题,就是最近世界关注英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在地中海联合演习为题,进行整个政治学院辩论大赛。
在我身旁的,是来自荷兰各大智库的能人,今天将对此展开辩论。”
“奥匈帝国曾经拥有过数跟高大桅杆,在海上威武航行的木制风帆战舰,到了这个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zhi8jian被冒着黑烟的蒸汽军舰取代。
从50年代初开始,各个海军强国开始纷纷建造新兴铁甲舰。
奥匈帝国作为欧洲传统的陆上强国,虽然蒸汽战舰领域发展的较晚,但是后来也建造了几款不错的铁甲舰。
因为地处近乎封闭的亚得里亚海湾,位置比较尴尬,所以奥匈帝国海军一直比较弱小,但是凭借着雄厚的军工产业,到了1861年,奥匈帝国第一款龙级铁甲舰诞生,该级别战舰排水量3000吨,侧舰旋装有10门48磅滑膛炮和18门24磅前装线膛炮,从此开始,奥匈帝国海军进入了铁甲舰时代。
因为地处近乎封闭的亚得里亚海湾,位置比较尴尬,所以奥匈帝国海军一直比较弱小,但是凭借雄厚的军工产业,到1861年,奥匈帝国第一款龙级铁甲舰诞生,该级舰排水量3000吨,侧舷装10门48磅滑膛炮和18门24磅前装线膛炮,从此开始,奥匈帝国海军进入了铁甲舰时代。
1866年7月,奥匈度第一大力取得利萨海战的胜利,奥匈帝国于1867年开工建造了利萨号铁甲舰,以纪念这次胜利。该舰采用了新诞生不久的中-央炮室设计,就是将12门229毫米主炮,不止在装甲的中央炮室内,利萨号的排水量也达到了了7000吨,这在当年各国海军国家中拥有的铁甲舰算是比较大的了。”
赫尔曼.范佩龙站在高台上,眼睛巡视下方,然后对旁边几位嘉宾问道:“这次奥匈帝国出动3艘利萨型级别的铁甲舰参演,可谓是主力尽出,奥匈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几位可有看法?”
随着赫尔曼.范佩龙抛出的问题,悉尼大学政治学院全体师生目光顿时落到这几位嘉宾的身上。
最后,身为悉尼大学客座教授的鹿特丹国家和平基金会荷兰治国项目主任蒂姆这时候抛砖引玉的道:“奥匈帝国这时候站出来支持英国的举动,无非是有两点,第一,就是博取英国的好感,第二就是沉默多年,这时候站出来无非是显示欧洲存在感。前者可以对冲奥匈在跟德意志帝国合作的时候得到杠杆,后者也同样表示奥匈开始不甘心做德意志帝帝国小弟的解读了”
这时候,一个声音响起道:“我不同意蒂姆教授的说法”
所有人看去,是荷兰海牙大学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巴洛奇,只见巴洛奇道:“我认为奥匈的做法,其实更有可能是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把地中海或者整个欧洲的弄得浑水更浑浊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