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0章 【改革官制】(2 / 2)

而如今,项南改革官制,解除对胥吏的禁令。

胥吏能够升迁,能够参加科举,能够担任大官。

官和吏都是三年一查,优等的升迁。比如捕快升做巡检,巡检升做主簿,主簿升做县丞,县丞升做通判,通判升做御使……

其实吏因为负责具体事务,办事能力甚至是强过官的。毕竟官大多是来自科举或捐官,学得多是四书五经之类,或者单纯有钱买官做,之前并没有做过官,没有实际行政经验。

很多官员上任之后,面对一县大大小小的事,头都大了。甚至连《律例》都不知道,审案都不知该用哪条法。

相比起来,负责刑名的胥吏,是不会不熟悉《律例》的。对于审案,他们就比官老爷懂得多得多。因此把他们拒之门外,实在不公平。

……

项南大手一挥,要改革官制,百官们是无人不敢顺从。

一来,项南威望够高,这些年开疆拓土,富国强民,在百姓百官中都拥有极高的声望。

二来,项南手段够狠。这些年严查贪官污吏,每年被杀头就多达上千人,至于抄家的、流放的、杖责的、贬官的,更不知道有多少,比之明初的朱元璋下手还狠。

三来,冗官冗员,也的确是历朝历代之弊,是必须要进行整顿的。

以清朝为例,虽然朝廷编制未改,但是顺治年间,朝廷每年为百官发放的薪俸只有两百万两。到了乾隆一朝,就增加到了六百万两。编制还是那么多,开支却增加了两倍多,就是因为冗官的增多。

比如六部的额外郎中、员外郎,行走、章京等都是无定数的,所以六部官员便大肆扩招,然后将本属于自己的工作,交给这些下员处理。

如此一来,导致各部虽然名义上没增加编制,但其实各部领饷的人却多得出奇,已经相当的臃肿。

有识之士都知道必须要改革才行,自然赞同项南的改革。而那些保守派大多另有心思,有些是卖官鬻爵,通过扩编捞银子的,有些是多养点手下,到时候好推诿塞责的,就不是很赞同项南。

就像《是,大臣》里的汉弗莱,身为文官首领,就巴不得文官数量越来越多。当大臣吉姆·哈克想裁员的时候,他甚至建议要再雇几千人才行。

只是那帮人没胆子拦在项南前面,毕竟相比权力,还是小命要紧。

随后,六部便被拆成了十二部。每一部都各司其职,互不统属。

当然很多事需要多部门合作,比如在水上架桥就需要多部门配合,到时候具体事务,具体分析,总而言之,就是要将责任明确到部门,明确到个人。

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没人做事,没人担责,竟是一群尸位素餐,无所事事的懒虫。

另外,项南还特地拔高了监察部、司珐部的权限。监察部负责监察百官,上到王公贵族、一品大员,下到守城小吏、役卒捕快,只要敢犯法就有资格检举。

司珐部则按照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原则进行办案,务必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最妙的是,司珐部、监察部直属上级管,资金和薪水也由上级拨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人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