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余波(1 / 2)

东北匪事 豆瓣算 8772 字 1个月前

板垣征四郎做梦也想不到,周浩的一封明码电报的破坏力会有这么大。

作为日本朝鲜方面军的总司令官,肯定不会给自己的属下下达屠杀日本国民的命令。

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事的都是帝国的中低层军官。

比如,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文川附近的这次事件,那都是附近的驻军自发搞出来的事情。

为了平息自己的怒火,板垣征四郎直接命令那个下达屠杀命令的大队长自杀谢罪。

板垣征四郎以为这一事件很快就能过去。

然而,此事的后续发酵才是让板垣征四郎头疼不已的。

因为日军为了方便指挥,在中队一级就配备了电台。

因此,周浩的这个明码电报几乎让整个日本朝鲜方面军都是接收到了。

“中队长,小林多一小队长是不是去执行那个任务去了?”

文川附近,小林多一所在的中队,另一个小队长山城清一很是忐忑地跑到他们的中队部对他的中队长龟山岩问了起来。

“山城君,这也不是我这样的中队长能够左右的,上级下达了作战命令,我们就必须要执行。”

中队长龟山岩颇为无奈地说道。

“中队长,我们的士气本来就很低迷了,再来这么一手,绝对会要了我们的老命。”

山城清一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我们的这个对手,和其它的对手都不一样,当年我们关东军几十万战俘,北方军几十万的战俘,还有我们在满洲的一千多万移民,他们都没有虐待。

我也是一名那个时候的战俘。

说句实话,我们那些在矿井干活的日子,都会成为某些帝国士兵的美好回忆。

我们大部分士兵都是来自朝鲜的帝国移民。

这么一来,还能指望我们这些士兵能够拼死作战吗?”

山城清一只是找他的中队长抱怨一下。

帝国军队如今在朝鲜的形势很不容乐观。

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方战线被东北国防军轻松突破。

这么一条临时建立的防线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山城清一敢肯定,这条防线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就会被东北国防军给攻破了。

或许,城市里布置的巷战能给人家制造一些麻烦。

前提是对方愿意和你打巷战。

不要忘了,那些城市里可是没有人家国民的,对方如果炮火洗地呢?

垂头丧气地回到营地,山城清一手下的士兵就围了上来。

“队长,情况如何?传言是真的吗?”

家在朝鲜半岛的士兵都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山城清一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叹了一口气,面带严肃地说道:“把我们防区的防炮洞加固加深一下,希望在对方火力准备的时候,都能够过下。

只要我们都活着,就有见到我们亲人的一天。”

“队长,我拜托后勤的朋友在领取物资的时候,顺道去看望一下我家人。他们都不在了!”

一个十五岁的新兵沮丧着说道。

山城清一轻轻拍了拍这个新兵的肩膀。

“好好活下去,把他们的那一份也活下去。”

随即,山城清一满脸严肃地说道:“大战之初,东北国防军肯定就会炮火洗地。

你们挖的防空洞最高能够达到能扛住重磅炸弹直接轰炸的程度。”

山城清一小队的情况,在日本朝鲜方面军里面,不是个例。

日本内部个别的极端军国主义分子,在感到胜利无门的情况下,居然想着带着他们的移民一起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想着为了他们的帝国献上他们的性命。

完全可以想象,一旦大战再次爆发,士气重创的日本朝鲜方面军战力还有几何,那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事情。

随着战线向南推进,第一方面军的指挥部也跟着向南移动。

在香山某个山沟,中路大军指挥部。

张贵忍不住感叹了起来。

“还是我们总司令厉害啊,一封明码电报,直接把日本都士气打掉了一半。”

参谋长聂友新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以前只有在大战的时候,那些厌战的日本士兵才会趁机投降。

现在好了,那些日本士兵居然成建制地往我们这边跑,主动过来投诚了。

这么短短几天,居然有好几千日军跑过来。

这还只是我们中路的统计结果,要是加上另外两路,情况会更加可观。

我敢肯定,只要大战爆发,投降的日本人会更多。”

平壤,日军朝鲜方面军总司令部。

“啪”的一声,一个精美的青花瓷就摔在地上,变成了碎片。

这是板垣征四郎非常喜欢的一个物件,每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就会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它的美丽。

现在,这个漂亮的古董花瓶成了一地的碎片。

“那些帝国的军官都是怎么管理自己的部队,这几天还是相对平静的,居然有一万多帝国勇士失踪了,而且不少还是成建制失踪的,难道他们都成建制投降我们的敌人了吗?”

板垣征四郎怒不可遏地咆哮道,整个总司令部的人几乎都能听到。

就连板垣征四郎的密友,朝鲜方面军的参谋长井原润次郎,也是战战兢兢地在一边站着,丝毫不敢有发出声音。

“井原君,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前帝国军队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虽然板垣征四郎不想承认,但是他也不是傻子,这一万多的帝国军人肯定是偷偷投降了。

否则,他们还没跑到哪里去?

如果被对方的特种部队击杀了,那是应该能够找到尸体的。

而且,东北国防军的特战部队是没有替对方掩埋尸体的习惯的。

听到板垣征四郎问到自己,井原润次郎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冒傻充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