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脉冲武器大致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高空核爆电磁脉冲武器(HEMP);超宽带( UWB) 电磁脉冲武器;高功率微波( HPM) 武器。由爆炸驱动的电磁脉冲武器,又分为核致电磁脉冲武器和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但核致电磁脉冲武器存在放射性污染、破坏力巨大等核武器固有的弊端。因此,没有核污染,又拥有威力巨大的电磁脉冲攻击能力的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得到重点发展,通常大家所说的电磁脉冲武器指的就是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20世纪80年代后期,漂亮国军方研制出利用常规弹药爆炸产生高功率电磁脉冲的方法。随后,在战场可影响局部区域的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也相继问世。
电磁脉冲武器作为一种在未来战争中可能改变战争规则的新概念武器。
电磁脉冲炸弹,利用一股带电荷的光子射击一堆低原子序数原子,导致原子释放电子。这些电子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进一步产生瞬间电磁辐射。这个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叫康普顿效应。后来,随着苏国和漂亮国相继进行核试验,证明了康顿效应所产生的巨大的破坏力,电磁脉冲武器因此而诞生。
此后,两国氢弹核试验又将这种武器的研制向前推进了一步。1961年10月30日,苏国在北极圈内的新地岛引爆了一颗当量达到5000万吨的氢弹——“沙皇”炸弹。核武引爆实验,导致新地岛周边数千公里的雷达系统和电子通讯线路全部瘫痪。
无独有偶,两年后,1963年7月9日,漂亮国军方在太平洋的核试验场约翰顿岛空域做了一次氢弹核爆实验。核爆炸所造成的损伤,让远在几千公里外、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的上百个警报器全部失灵。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照明变压器全部被烧坏。在夏威夷以西3700公里的威克岛,其跟檀香山之间的远距离短波通信也被迫中断。距离爆炸中心1300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上,当地人的生活用电被摧毁,漂亮国军方搭建的电子通信监视指挥系统也全部失灵。除此之外,就连远在5000公里以外的澳大亚也受到了此次核爆的影响。
对于两国在两次氢弹爆炸实验中,造成的大范围电子设备被摧毁的现象,当时,人们还搞不清楚原因。后来,经过数年的研究,人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正是核试验产生的瞬时电磁脉冲。对于氢弹爆炸所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两国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军事价值。利用电磁脉冲效应制造武器正好符合现代战争“非接触、零伤亡”的作战理念。由此,军事大国开始了针对电磁脉冲武器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漂亮国军方、 能源部门和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就开始研制电磁脉冲武器。1983 年, 桑迪国家实验室成功试验了一种炸药爆炸磁通量压缩器,能产生18焦兆的磁能脉冲。
1985年1月4日,漂亮国政府立项开发“星球大战计划”,或者叫“战略防御倡议”。该计划就把包括电磁脉冲武器在内的新概念武器,作为武器发展的主攻项目。
李文龙边指着投影边解说。
电磁脉冲武器是依靠人工技术产生的电磁脉冲,在特定地区或目标周围空间造成瞬间的破坏性电磁环境,致使敌方的电子设备遭到破坏或干扰,从而达成战役、战术目的的新概念武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战斗部到达预定起爆位置后,由引信启动第一个同步开关,初级电源放电,脉冲电流通过爆炸磁压缩发生器的线圈,然后启动第二个同步开关,起爆炸药,将部分炸药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形成强大的脉冲电流,再通过功率调制系统和高功率微波源,将脉冲电流的能量转换为高功率微波,经微波天线发射出去后对由前门或后门耦合至敌方电子信息系统实施干扰、破坏。而强大电磁脉冲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核致电磁脉冲和非核致电磁脉冲。
核致电磁脉冲武器指的是核武器,核武器爆炸时,由于产生的α射线和γ射线会从大气中电离出大量高速运动的电子,从而导致爆炸发生的空域会产生强大的电场。而在爆炸中心到附近几公里的地方,电场强度甚至可以达到数万伏/米。同时,不断变化的电场又会产生磁场,瞬间产生的电磁场会以光速传播并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从而导致周围的电子仪器产生感应电磁场,继而将电子仪器给烧毁。
非核致电磁脉冲,运用电源供应器将电池能量充入同轴电容器内, 以产生高压。再将这一高压瞬间与流量产生器内的螺旋状导线导通,并且在导通电流最大时的瞬间,,起爆在螺旋状导线内的炸药,以压缩磁通量的方式提升螺旋状导线上的电流。接着将此电流导入虚阴极管,以谐振方式产生高频电波,最后由微波天线对着指定方向发射出电磁脉冲波。非核致电磁脉冲炸弹的作战影响范围约在数百米之间,它相较于核致电磁脉冲炸弹而言,是一种战术性电磁脉冲武器。
喜欢回到1989:世界重启请大家收藏:(
)回到1989:世界重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