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低的她总是格外有自知之明,极为理智的意识到:
就算找到实证,一个影响不了朝局的幼子而已,不值得康熙对早已成年、大权在握的阿哥下手。
所以她只能哭,一直哭,哭到康熙心烦地拂袖而去。
再趁着太医们开方子之际,将宜修送来能吊命的人参至宝丸塞进儿子嘴里,让贴身婢女和掌事嬷嬷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将送来的汤药倒进十八换下来的衣裳上,及时拿到营帐外烧了。
她不信任何人,即便是伺候了十几年的太医,她也不敢信。
唯有提醒自己的四福晋是可信的,比起不一定能见效、还有可能被做手脚的汤药,她更愿意用四福晋送来的千金紫丸、小儿奇应丸和小儿七珍丸。
纵使见效会慢一点,但好歹绝不会被人趁乱下黑手,能保证安全。
上天怜见,第四日,十八终于退烧了,也能睁开眼说话了。
密嫔却拼尽全力瞒住了一切,哄着十八继续装病,她可不信十八突如其来的高烧,是因为夜间吹了凉风,以及一个宫女没浣洗好衣服,将十八和病重小太监的衣服搞混了导致的。
摆明了是查不清楚,牵涉太广,才会对外传出这样的理由来搪塞人。
可密嫔也清楚,相较于小儿病重,检阅清蒙军的战力,更得康熙关注。
当初的十一阿哥,饭后被十四阿哥言语激的跑马,患上了肠痈(yong),临终前想着见阿玛最后一面,宜妃哭成泪人,皇上还是神色如常的招待蒙古郡王。
虽说那时她还没入宫,但这事儿在宫里流传很广,很多嬷嬷都私下传,皇上的心是石头做的。
宜妃当时抱着十一阿哥胤禌的尸身嚎啕大哭,连最是荒唐的九阿哥胤禟都跌坐在地,泪流不止、悔恨不已,可皇上就是没说一句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甚至连罪魁祸首十四阿哥,都没受责罚,只是德妃不痛不痒被训斥了几句而已。
也是从那以后,九阿哥胤禟性情大变,很多人猜测胤禟一个四妃之子跟在八阿哥胤禩身后,就是要借惠妃和大千岁的势,报复永和宫德妃一脉。
密嫔觉得这猜测八成是真的,两成假是低估了八阿哥笼络人的能力,以及永和宫德妃的手腕。
为什么呢?因为胤禟的表姐,皇上的四公主抚了蒙,可德妃的女儿却留京了。
固然有五公主常年陪伴太后的原因在,但五阿哥也是太后一手养大的,若说这其中没德妃的算计,如何会被害一方的养女要远嫁,而害人的十四阿哥的姐姐,稳稳的留在京城,还嫁入倍得圣眷的佟佳一族呢?
只是谁也没想到,颇有手段的德妃,输给了青出于蓝的侄女——宜修。
一场御前告状,愣是拉下了这位掌权多年的四妃之一,更是断了德妃,不,应该是乌雅常在起复的可能。
纵使被改封号,提了位份,得了谨嫔的名号,乌雅氏始终被敏妃、静妃、通嫔压制得死死的,还有贵妃坐镇。
如此手段,密嫔当真是叹为观止。
这也是密嫔毫不犹豫,接下宜修伸来结盟橄榄枝的原因。
宜修这样的人物,宁为友,不做敌。
更别提宜修身后有乌拉那拉氏的助力,稍稍照拂下她母族,略略送些银钱、珠宝进来,就能解她近虑远忧。
同盟多年,密嫔从不怀疑宜修的手段与情报,宜修总是能一语中的,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替她们设身处地地谋划利益。
把她们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办,纵然她们得了利,宜修也少不了好处,但你总是没法说宜修做的不好、要的太多。
谁让宜修字字句句、桩桩件件都点在心坎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