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工作的感受就是,地方上的水,更深更混,的确如爷爷和父亲说的,地区工作,没他想象得那么简单。
今天要处理的,只是冰山上的一片雪花,只怕水面之下的冰山,体积庞大得他无法想象。
他给堂哥叶懋琮打了电话。
叶懋琮听了他工作第一天的感想,笑道,“你这才万里长征第一步。不过我给你个建议,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方式最好是迂回的。本土的人际关系是你的弱项,但是向上争取资源是你的强项。你该庆幸,你的前任为你节流了,你也许更擅长开源,不是吗?”
叶墨珲听后道,“我哥不愧是我哥。”
叶懋琮表示,“这种马屁就不用拍了,我身边不缺奸邪小人,想要害我的人多了。”
叶墨珲道,“那我没这图谋,害了你,还有老三在我前面挡着,我永远是咱家最不成器的。”
叶懋琮呵呵一声道,“拉倒。”
叶墨珲说,“兄长谬赞。”
叶懋琮道,“论对厚黑学的钻研,我们家没人超过你。”
叶墨珲道,“胡说,我可是叶家子孙。”
叶懋琮道,“要不是认识你33年了,我大概是信了。”
兄弟二人扯了会儿嘴皮子,叶懋琮道,“如果水太浑,不要与众人为敌。”
叶墨珲笑道,“不会,我最识时务了,大家躺倒,我也躺倒。”
叶懋琮道,“知道了,录下来了,一键转发给爷爷。”
叶墨珲无语道,“您老也真不做人。”
叶懋琮道,“人是从来不做的,在这个世道,就是比谁更不做人。”
叶墨珲道,“我这人心善,当不了大官,一心做人。”
叶懋琮啐了一声道,“爷爷果然识人,往脸上贴金的本事,你堪称第一。”
叶墨珲笑说不至于。
不过,对于他今天遇到的事,叶懋琮还是给了建议。
叶懋琮特地关照,“龙腾集团不会干净,你打交道的时候,小心些。”
很多事,要看背后的暗规则。
叶墨珲自然明白。
兄弟二人又聊了几句,再互嘲几句,叶懋琮晚上还有应酬,就挂了。
叶墨珲坐在落地窗边,看着渤江的夜色。
对岸灯火璀璨,勾勒出一座繁华的都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座城市不乏古楼遗迹,现代的灯光为之锦上添花,展现出了它的风韵之美。
叶墨珲喝着杯中的白水,寡淡无味。
家政阿姨问他晚上吃什么,他笑了笑说,“你放着吧,我自己做。”
如果这时候,对坐有个人该多好。
看着江河水滚滚而去,聊着人世间的光怪陆离。
平凡的生活,简单的日子。
这难道不是最闲适的人生吗?
难得生在盛世,难得享有太平。
为什么去争权夺利,不死不休,难道不累吗?
真要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那一天,该是怎样的兵荒马乱,人民又是如何的民不聊生?
今日是富豪,明日成死尸。
他在乍德,亲眼见过战争的残酷,说怕死也好,说他贪生也罢,这种平凡的日子,是那些落后战乱国家的人日思夜想的,可身在承平盛世的人,又嫌单调无趣。
人啊,真是不知足。
第一周事情多,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人,熟悉情况。
本地干部要熟悉一个外来干部很容易,但叶墨珲作为外来者,要一下子认清这几百号人实在是一项浩大工程。
他拿出当年学法文的劲头来,每日下班后对着电话号码簿死记硬背,也才勉强记住了一半。
仅是如此,他的过目不忘已经让陶树青惊叹了。
不少人要来约叶墨珲吃饭。
分管农业、水利、招商的副区长奚清松是第一个向他发出邀约的。
但叶墨珲以自己另外有约,拒绝了。
开玩笑,这种吃饭可都是坑。
吃人嘴软,吃了就要被人拿捏。
他这人嘴硬,又会做饭,干嘛要去吃预制菜?
何况喝酒伤肝,一级致癌物,他和对方只有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能不喝就不喝了。
奚清松倒也没有责怪叶墨珲不给面子。
只是另一位分管城建的副区长江焘听说之后,说了一句,“他倒是挺廉洁。”
此后,来请叶墨珲的人倒是少了。
有人碰过钉子了,其他人也怕碰钉子。
周五下午原本要开区委常委会,区委办通知,临时不开了,说周书记有一个市里的接待,必须要去。
卫仆东得了通知,倒是刚好,召集专题会去了。
叶墨珲于是安排了调研国资委。
周善民匆匆赶到市里,市委书记宋修和让各区的区委书记一起,参加了一场接待。
市委书记宋修和来了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而是紧锣密鼓的在市里开展调研,这番调研持续了三个月。
繁都的发展,依然按照原市委书记莫闻熙定下的发展方略在推进。
作为市里的主官,把握全方面的战略,平衡各方的利益,都需要他先花一定的时间了解现状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修和到任,等着市委的换届选举,所以并不急于出成绩、交答卷,只有把情况摸清楚了,才能决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今天宋修和请来的是国家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是一位房地产方面的专家。
杨主任同宋修和是好朋友,原先宋修和在岛城和季城,也请他去指点过。
这位杨主任虽然是做研究的,但手上资源不少,宋修和调研了繁都几处地标项目,心里有了想法,但也需要印证。
所以他特地请了杨主任带着研究团队过来,为繁都市区发展方向提供些参考建议。
宋修和的态度也很明确,土地财政有其痼疾,但房地产发展不能一棍子打死。
大洋彼岸发展了这么多年,房地产依然是一个上下游带动性很强的产业。
如何兼顾,使房价处在合理区间,又能推动本地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这些都需要平衡和协调。
地方要发展,要兼顾方方面面,还要结合当地实际。
从这一点上看,繁都前几任的市委书记里,尤以沈东辉最敢闯敢干,而且很有发展眼光。
沈冬辉是典型的老派干部,老派干部吃过苦,看到过国家艰难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人品过硬,有理想和追求,能力也很强,对自我要求很高的。
当时沈冬辉对市中心的发展定位是很明确的,以江阳、束黎、兆荡三区为中心,发展高端住宅、高端旅游、聚集金融服务产业。
以渤江、合闵、沐堰三区为拓展,搞轻工业,聚集一批附加值高的轻工业制造企业,然后再往外,拓展重工业,根据各区县实际,挖掘自己的主导产业。
而莫闻熙在任的时候,把沈东辉时候定下的城市发展战略做了调整,把重点放在了建设一批新城上了,这其中,渤江的新江新城、合闵的合兴新城还算比较成功,把市中心的人口导入到了这几个新城。
但问题是,新城建成了之后,人口流入了,却没有有规模的工业产业来吸纳这些人口就业,所以很难把人留在这些区域。
如今早晚高峰的拥堵就说明了问题,市中心到了晚上,一些商业体都没人了,支撑不起消费。
可如今再要回头布局工业产业,又面临与周边大型城市、省会城市、重点工业城市的竞争。
错失了这些年的产业布局时间,对未来发展的不利效应,其实目前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
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市里各个区的负债都很高,财政压力很大,财政收入却在收缩。
宋修和并不过多干预政府事务,但未来这些问题凸显,于他这位一把手是不利的。
上层派他来繁都,并不是来守成的,而是要求他把这个中部城市的示范效应发挥出来。
说白了,当初繁都市单列,就是要作为一个样板的。
虽然前几年也有不少工作跑在了其他城市前面,可前有对手,后有追兵,这个示范效应如何发挥,是个问号。
莫闻熙任期到了之后,没有进一步安排,而是直接安排退休,就可见上级的态度,只怕对莫闻熙的答卷,并不满意。
而接任的他,在莫闻熙的影响力渗透在繁都方方面面的情况下,想要破局,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接待和座谈持续了一下午。
宋修和今天特地让市委办通知了几个区县书记,目的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精准地把好未来的房地产大势。
同时也能和国家级的房地产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做一些地方性课题。
杨主任和他的团队虽然是搞学术研究的,但手上资源不少,能为各区县牵牵线,推荐一些优秀的地产商。
宋修和也是想通过这些细节小事,来考察这些区县书记的工作能力。
见微知着,识人才是要务。
通过大大小小的事,对一个干部下相对准确的判断,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才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又不至于让事业受到损害,这才是一个号令着全市上上下下几千号官员的主官,所要做的头号工程。
市委副书记陆芝林今天也陪同调研。
原先莫闻熙在任的时候,据说在人事安排上,都是莫闻熙说了算的,基本不听其他人的意见。
所以眼下这些区县书记,大部分都是莫闻熙的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