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我们的包青天,包拯看到这些日益增多的流民,他心急如焚。
包拯快马加鞭赶到陈州府。愁眉不展的陈州知州张谷,出来迎接包拯。
张谷两个月前曾给路转运司,也就是管他们这一路财政的头头儿写信,告知陈州的灾情。
希望能免夏秋两税,上面不允。
张谷又写信请求说不免两税也可以,希望免掉支移折变。转运司免了支移,没有免折变。
就是两税要交,不交粮食,折成钱,交钱。听了知州张谷的陈述,包拯也眉头紧锁,问道:“折变每斗多少钱?”
“每斗九十四文。”张谷回答,听了此话,包拯的眉头拧的更紧了。
“有没有附加其他的钱吗?”包拯又问。
“只有附加脚钱20文,一斗共共收一百一十四文。”张谷又答道。
“市面上的粮价一斗三十四文,既然灾情如此严重,为何还要涨价?”包拯质问,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知州张谷讪讪的笑了笑,说道:“包御史以前也在地方任职,应该也清楚,这税收的多了,留给地方的钱也会多一些。
这地方上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而上面拨的钱不多,又不及时,况且这些钱我们州上也不是私吞,都是用在地方政务上的。”
张谷理直气壮的辩解道,包拯看了看张古,还是直言说:“若流民生乱,知州的政绩就大打折扣了。”
“不会的,流民不会生乱的,我有分寸。”张谷说道。
二人谈话不欢而散,回到驿馆,包拯派出去的调查人员也回来了。
“御史,胥吏们收百姓一斗一百三十文到一百四十文不等。十文至二十文的各种损耗,省耗,仓耗,雀鼠耗等。”手下人给包拯汇报调查到的情况。
“各种损耗?几年前不是都取消了吗?”包拯问道。
“诏令上情下达有障碍,百姓并不知情,胥吏利用手中权力私藏自己腰包。并且收10~20文的损耗,老百姓还很高兴,因为以前都会收更多的损耗。”
胥吏是给官府服职役的一些人的总称。
前面讲过百姓要服徭役,徭役分两种。力役和职役。
力役一般由下等户承担,职役由上等户承担。
对上等户来讲,徭役是职役也是特权,对下等户来讲,摇役是力役,也是负担。
服力役的百姓是实打实的服役,是义务,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如修河坝,修皇陵,修长城等。
而服职役的人通常会利用手中的特权,敲诈勒索百姓,这又是农民的另一种沉重的负担。
最后,巡察使包拯下令免除陈州百姓今年的两秋两税,还把平粜仓里的粮食全部放到市场上,平价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