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防线初筑(2 / 2)

他一到任,便着手利用当地险要地形布置防线,那些原本就有的营寨、关隘等军事设施基础被他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周边地区人口相对密集,便于招募兵勇扩充兵力,而且当地的冶铁等手工业也较为发达,能为打造兵器、装备军队提供物资支持,李光弼借此迅速组织起了一支战斗力强劲的队伍。

而后,李光弼又来到同州。同州大致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的中间位置,在这里,他能更好地居中协调、调度前后防线的兵力以及物资调配。同州地区长期以来就是军事防御的重点区域,有深厚的军事防御文化和传统,当地百姓对军事事务参与度较高,有不少民间自发组织的乡勇团体等。李光弼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加以训练,充实到防御军队之中,同时借助当地原有的军事防御设施,如古城墙、护城河等,进一步加固和完善防御体系。

最后,李光弼抵达华州。华州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处在长安的东方门户位置,是从洛阳进入关中、抵达长安的必经之路。境内有众多官道纵横交错,掌控此地,便能掌控东西交通的命脉,可随时截断敌军的补给线、行军路线。他利用道路优势,调配兵力,在周边既有适合屯兵布防的平原开阔地带布置防线,又借助华山等山脉的险峻地势,设置了望哨、烽火台等,提前预警敌军动向,依山构筑防线,让敌军难以逾越。

在两位节度使的努力下,长安至洛阳之间,一座座营寨拔地而起,一道道城墙不断增高加厚,各种防御工事也在有条不紊地修建着。了望塔上,有士兵时刻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壕沟之中,布满了尖锐的拒马和鹿角;仓库之中,粮草、兵器堆积如山,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

时光荏苒,转眼间数月过去,防线的建设已初见成效。这日,李隆基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军情,郭子仪与李光弼也被召回京城述职。

朝堂之上,郭子仪率先出列,抱拳行礼后,详细地向李隆基禀报了防线的建设情况:“陛下,臣等幸不辱命,如今那长安至洛阳之间的防线已颇具规模。各地义军汇聚,士气高昂,且经过训练,作战能力亦有显着提升。各营寨之间相互呼应,一旦有敌军来犯,定能及时察觉,协同作战,让敌人难以突破。”

李光弼也接着说道:“陛下,臣等还在防线周边安排了多支巡逻队伍,日夜不间断巡视,以防安禄山派人前来窥探或是搞些小动作。同时,也与当地的百姓密切合作,百姓们纷纷自发地为军队提供物资、传递情报,军民一心,共抗外敌。”

李隆基听着二人的禀报,龙颜大悦,站起身来,赞叹道:“二位爱卿辛苦了!有你们这般尽心尽力,朕这心里也踏实多了。看来那安禄山就算真敢举兵,也得在这防线前碰得头破血流啊!”

众大臣也纷纷附和,朝堂之上一片赞誉之声。

然而,就在众人都沉浸在这看似乐观的局势之中时,林逸却眉头微皱,心中隐隐有着一丝不安。他深知历史的轨迹虽然因为自己的介入有了些许改变,但安禄山叛乱的大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彻底扭转的。而且,那安庆绪的心狠手辣以及叛军内部复杂的利益纠葛,都可能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难测。

下了朝后,林逸独自来到书房,坐在书桌前,看着桌上的地图,陷入了沉思。咸宜公主见他这般模样,心中担忧,便轻轻走进书房,来到他的身边,轻声问道:“驸马,你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什么心事?方才在朝堂上,不是一切都进展顺利吗?”

林逸抬起头,看着妻子关切的眼神,轻轻叹了口气,拉着她的手让她坐下,说道:“公主,你有所不知,虽然如今这防线看似固若金汤,但安禄山此人诡计多端,其麾下也是兵多将广。我担心他不会轻易就被这防线拦住,而且一旦战事起,那便是生灵涂炭,百姓又要受苦了呀。”

咸宜公主听了,也不禁面露忧色,她靠在林逸的怀里,轻声安慰道:“驸马,你已经尽力了,如今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但不管怎样,我都会陪在你身边的。”

林逸抱紧了她,感受着她的温暖与支持,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想尽办法守护住这大唐的江山,守护住眼前的爱人以及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日子依旧在不紧不慢地流逝着,而那潜藏在暗处的危机,也在悄然发酵着。安禄山在范阳得知了大唐朝廷的一系列动作后,心中既恼怒又不屑,他召集麾下的将领们,在营帐之中大发雷霆:“哼,那李隆基小儿,以为靠着几道防线就能拦住本帅吗?真是天真至极!待我整顿好兵马,定要让他知道我安禄山的厉害!”

其麾下的史思明等人赶忙劝道:“大帅息怒,那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并非泛泛之辈,如今这防线确实不可小觑,我们还需从长计议啊。”

安禄山冷笑一声:“从长计议?本帅等得起,可那李隆基的江山等不起!传令下去,加紧操练兵马,准备粮草兵器,待时机成熟,我们即刻挥师南下,直捣长安!”

一场大战,似乎已在这暗流涌动的局势下,变得不可避免,而大唐的命运,也即将迎来更为严峻的考验……

林逸与咸宜公主在府中依旧珍惜着每一日的相处时光,他们深知,这短暂的和平或许随时都会被打破,唯有珍惜当下,方能在未来那未知的风雨中,留存住心中的那一份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