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兵制,李隆基又想起了节度使制度,便问道:“林爱卿,方才朕让你结合兵制谈谈与节度使制度的权衡利弊,你且接着说说这方面的看法吧。”
林逸应了一声,再次整理思绪,说道:“陛下,节度使制度设立之初,确有其积极意义。彼时我大唐疆域辽阔,需得力之人镇守边疆,节度使手握重兵,兼管当地民政、财政等诸多事务,可在边疆地区迅速做出决策,应对外敌入侵等突发情况,对保卫大唐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节度使权力过大,仿若一方诸侯,军权、政权、财权集于一身,这使得地方势力逐渐膨胀,易与中央产生离心之势。一旦中央对其掌控不力,便极易引发动乱,危及大唐江山社稷。”
“陛下可曾想过,若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从朝廷号令,那后果不堪设想。且在募兵制下,若士兵皆归节度使掌控,其势力便会更加庞大,而府兵制下的府兵调动不便等问题,也会使得朝廷在面对可能的叛乱时,难以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
李隆基面色凝重,他深知这节度使之患已成为大唐的一颗潜在毒瘤,若不加以解决,迟早会引发大乱。他沉思片刻,问道:“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解决这节度使制度带来的隐患呢?”
林逸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回答道:“陛下,草民以为,首先要适当收回部分权力。比如,军权可由朝廷统一调配,遇有战事再行派遣将领率军出征,而非让节度使长期手握重兵。对于民政和财政之事,朝廷也应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监察机制,确保地方收支明晰,使其在朝廷的掌控范围之内。”
“其次,可在节度使辖区内推行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的政策。比如,定期选派中央官员到节度使辖区任职交流,让节度使辖区的官员也有机会到中央学习任职,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同时,加强对节度使辖区百姓的教化,让他们深知自己是大唐子民,强化其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
“最后,在军事方面,可借鉴募兵制与府兵制的长处。在节度使辖区保留一定数量的府兵,以应对当地小规模的突发事件,同时,根据需要招募适量的募兵,由朝廷统一调配,补充到边疆防线,既保证了边疆防御的灵活性,又能防止地方势力过度膨胀。”
李隆基听完林逸的这一番建议,不禁抚掌称赞道:“好!林爱卿果然是有远见卓识啊,你这一番话,让朕茅塞顿开。这大唐的未来,确实需要好好谋划一番,以应对这些潜在的危机。”
接着,李隆基又对秦朝的郡县制表现出了兴趣,问道:“林爱卿,你方才提及秦朝的郡县制,那你且说说,这秦朝的郡县制与我大唐现行制度相比,又有何优点缺点呢?”
林逸恭敬地回答道:“陛下,秦朝的郡县制乃是中央集权的一种体现,地方郡县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一切权力皆归中央掌控。其优点在于,能够保证国家政策法令的统一推行,不会出现地方割据的情况,且便于中央对地方进行管理和调配资源。”
“然而,其缺点也在于过于集权。地方官员权力受限,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可能会导致在处理一些地方事务时不够灵活,无法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若中央决策失误,可能会对全国造成较大影响,因为地方难以进行有效的修正和补充。”
李隆基听完,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嗯,原来如此,这秦朝的郡县制虽能保国家统一,却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朕得好好想想,如何在我大唐现行制度中取长补短。”
在这一番深入的探讨中,午餐早已凉了大半,但君臣二人却浑然不觉,他们的心思都沉浸在如何让大唐长治久安的思索之中。这场关于大唐军政制度的讨论,不仅让李隆基对当前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林逸更加坚定了要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