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驿一般是只收信件,但若是钱财给的足,不管还是大件或者小件,其他东西也会顺带送一下,所以杨岱并不担心。
当然,一些轻功卓越的江湖武夫也会担任起邮差的角色。
一般是送件到县衙,要是钱给的足,或者家里独留老弱病残才会亲自送上门。
主薄从边上找出几本册子,翻找过后找到仁清坊的簿册,然后一页页翻过去,花了些时间才终于找到了杨岱。
簿册的名字,大多数后面都打了勾,一眼望去也就杨岱的没打勾,这样也省得麻烦。
“这是陈年旧信的账单,杨先生看一下吧,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
主薄将厚厚的账本推到杨岱面前,他刚刚已经看过一遍,上面记载的情况很详细。
杨岱拿起账册,粗略看了一遍,便放下账册。
主簿在桌案上写了个条子,然后盖上自己的私印。
“呼呼……”
主簿又吹了吹纸条上的墨,随后递给杨岱,笑着说道:
“先生既然看过账册,应该不存在误差,这个条子就送与杨先生了,拿着往里走,给过门处的衙役,会领着你去库房的。”
杨岱笑呵呵接过条子,随口道谢道:
“多谢主簿,那在下告辞。”
杨岱说着抱拳离去,主簿则依旧低头看着桌案上的账册,继续忙碌着。
杨岱按照主簿说的路线,走到库房前,果真见到一名皂衣衙役站在那里。
这皂衣衙役见到杨岱,立即迎了上来,说道:
“杨先生,请随我来。”
“有劳了。”
杨岱交了条子,跟着皂衣衙役朝着库房深处走去。
半刻钟后,县衙库房内部呈现在杨岱的眼帘。
“好家伙,这么多啊。”
杨岱看着一摞摞的信件,忍不住咂舌。
这里的信件每一份都装的严实密闭,用黑油纸包裹着,看不清里面究竟写的什么。
“先生,你这信数量可真不少,你这是得有多久没来拿了?”
每一个坊市都有不同的差役负责,若有信会去那人家处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人才会打回县衙,这衙役观有些信面纸封的色泽,知道不少信有年头了,便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这送信可未必是苦差事,有道是家书金不换,战乱的时候,家书可是最宝贵的东西。
有时候会给些铜钱或者给点吃的意思意思,算是跑腿费都是很正常的,也是县衙默许的衙役收益。
听这衙役这么说,杨岱笑了笑,解释道:
“唉,别提了,最近一段时日实在是太忙了”
杨岱一副唏嘘感慨的模样,让衙役也附和了几句。
两个人并未多聊,杨岱独自离开,出了大门还向着之前那位差人拱手致礼。
那名差人正和边上同僚聊天内,肩上就被人一拍,力道之沉,险些把他吓死,他猛地转过头却发现一个面如点漆,胡须如雪的老者站在自己身旁。
老者孔武有力,身穿县令官服,虽然满鬓银丝,却显得极为威风,尤其是背脊挺得很直。
县令姓李,名德业,年纪约莫五旬上下。
“李县令!”
见到李德业,衙役恭敬的喊道,李德业淡淡的颔首。
不同于前任县令陈升高升而去,李德业如今早已告老,但云中县至今没有县令来接他的班,只能一直干下去。
李德业皱眉看着杨岱离去的方向,随后看向身边的衙役问道。
“刚刚那先生我看着有些面善,是来取信件的么?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