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来信(1 / 2)

在凌云楼不远处的一家小酒楼内,阎苍和两位徒弟坐在这里,透过窗台正眺望着凌云楼的盛况。

这诗会就是他的最后手笔,将‘科举考试’的名头推向顶峰。

他的科举制与前世不同,更注重的其实是实干,而非文章诗歌。

前世科举制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它为君王选才任能提供了新的渠道,其让文人墨客找到了名满天下的机会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这个时代的人对名气是十分重视的,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晋太宗(晋国对已逝晋国皇帝韦如的谥号)韦如因为背刺东王刘兴,还有篡秦立晋这两件事情,让其在全天下人的眼里名声都不好。

除了与晋国有利益牵扯的世家子弟,几乎所有的贤能大家都对其十分唾弃,不愿意在晋朝做官。

赵国大儒林嘉更是有言‘宁做江上钓鱼翁,不为晋国上丞相’,可见韦如的行为对名声的影响之大。

这也是当阎苍推出科举制之后,文人士子们蜂拥而上的原因。而这最后的‘舞台’一出,在这个时代更是一种降维打击。

阎苍没有打算参与这场‘长平县盛事’,自家人知道在家事。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从本质上来都只是一个无情的读书机器而已,他能背出一两首古诗词,说出一些朝廷律法。

但是要让自己下场做诗歌,讲述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他自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在诗书这些地方下功夫,就连与政治相关的知识也是浅尝即止。

阎苍主修的无疑是吏治、法治方面在这个时代能够真正派上用处的实务。

相比起前世三国时期,这个时代在这一时期因为前秦有一段时期尚‘文’的缘故,文学在天下是占有不小的地位的,尤其是掌握资源的世家豪族们,对文之一道的推崇一直没有减轻过。

阎苍相信等这些人体会到科举制带给文坛的巨大推动力之后,不用自己再多说,一定会有不少人站出来推动科举制继续施行下去。

当然,现阶段真正重要的还是阎苍提出的文试三科的内容,因此阎苍没有去做这一盛事的参与者,他只需要在这里等待最后袁尹带给他的一个结果就行了。

文章锦绣,诗词华丽者,取一二就够了。

“师父,那边出结果了,那位赵家家主想给您送个小妾,现在二师娘已经替您收下了。”

听着自家徒弟略带调侃的话语,阎苍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他今日在这酒楼之中用餐,也有暗中保护袭人的意思。

毕竟有人私下约自己的侧室,他还是要小心一二的,以他如今这个位置,不乏有心怀叵测之人想要使出一些下三滥的招式,他不得不烦。

至于赵家送女这一件事,他相信袭人会替自己处理好的,起码不会将他置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赵家虽然在这长平县算得上一号人物,但是想要高攀自己,还是不够格的,就算是之前的甘家也一样。

因为是阎苍的私事,阎苍没有发话,二位徒弟也不敢再多言,这包间里一瞬间又再度安静下来,一直到外面的亲卫送进来一封信。

“是家里的信件,师父。”

阎铁替阎苍接过,只是看了一眼,发现是保定阎家送来的信件,也不敢多看,将其交到阎苍手中。

阎苍在回到长平之时就将此战的一些经过,对家里的问候,自己的孩子,还有袭人的安排都写在心里交人带回家去。如今过了一个多月,王莹环的回信终于到了。

前面写的都是对阎苍身体的关心,以及家人的一些近况。

王莹环对自己的状态只是寥寥数笔,更多的是将儿子的一些近况写在了心里,阎苍通过她的描述,心头对于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多了一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