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说的这番话,有些直白了。
直白的让所有反对的官员,都有些接受不了。
不过,朱翊钧可不管他们接受程度,他还在继续输出,声音中带着丝丝寒意。
“朕欲强军以保大明万世之基,此乃光明正大之举。可你们呢?诸多推诿,满口困难,难道朕不知其中艰难?但因难而不为,岂是为君之道,又岂是为臣之责?”
“你们口口声声说为民生、为稳定,却不知外敌环伺,若无强兵,国将不国,何谈民生?朕之新军计划,意在长远,可你们却只着眼于当下些许银钱、眼前一丝安稳。这等短视之行,如何能让朕放心将大明江山托付于你们治理。”
“朕本以为诸位爱卿皆是国之栋梁,能与朕同心同德,共铸辉煌。岂料竟如此怯懦,为着各自心中那点私利,便要阻拦朕之雄图伟业。若新军不成,日后边疆有警,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你们可担得起这千古骂名……”
“朕,从来都不是独断朝纲的天子,朕一直都给你们商议,可你们呢,却一直逼着朕,做一个听不进臣子意见的君主……”
“君臣一心,真是笑话……”
朱翊钧是越说,越愤怒。
而大殿内,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敢多说什么。
自从,朱翊钧登基以来,发生的这么多事情,早就把那些脑筋不会急转弯的迂腐官员给赶出了朝堂。
此时的朝廷上下,也没有人会硬顶着天子,死不松口。
现在,被天子一顿骑脸输出,连个屁都没有。
而后,朱翊钧便直接让冯保宣司礼监拟定好的旨意。
让兵部尚书胡宗宪,英国公,成国公共同领命,在万历七年之初,组建新军三营。
旨意上明言,新军三营的参将,副将,提督都要得天子诏书任命。
旨意宣读完了后,三人领旨,朱翊钧直接起身,离开了皇极殿,百官们慌忙跪送天子……
朱翊钧离开皇极殿后,原本噤若寒蝉的朝官们顿时炸开了锅,他们起身之后,纷纷围向张居正……讨要说法。
陛下,独断朝纲,听不进去贤臣的进言,在这些官员们看来,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张阁老,这可如何是好?天子如此强硬推行新军计划,耗费巨大,这岂不是要动摇国本?”一位老臣满脸忧色地说道。
“阁老,这,这禁军三营,一旦建立,陛下是不是也会像武宗皇帝陛下一样呢,御驾亲征呢……”
“是啊,阁老,您刚刚怎么不给陛下讲道理呢……你平时跟我们讲道理,不是挺能说的吗?”
张居正轻咳一声,缓缓开口:“君意已决,木已成舟。当下我等不应只想着反对,而应思量如何襄助胡宗宪等大人将新军妥善组建,使其成为大明真正的精锐之师,而非徒耗钱粮。”
众人听了张居正的话,面面相觑,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却仍心有不甘。
“可是张阁老,这银钱从何而来?马上就要到年底,户部今年,可没有这个支出预算……”一位户部的年轻官员忍不住问道。
张居正目光沉稳,扫视众人:“内阁会做安排的,你们就各安其职……”
张居正说着便径直朝殿外走去。
官员们也不敢拦着他。
只能看着他的背影,而后低声再说了一番。
他们实际上是很紧张的,现在的皇帝陛下都说一不二了,要是手上再有了禁军,行事起来,岂不更加武断。
但这些人也清楚,现在的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主要就是被张居正打压的了,新政的推行,考成法的实施,一批批官员被迫离开了北京城,清流们都不成主流了……
张居正径直回到了内阁,张学颜,申时行二人一直在后面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