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出发边疆,母亲的求亲承诺(1 / 2)

自从元日宫廷宴会之后,周辰在东京城内名声大噪,他作的那首词流传很快,但真正让周辰封神的还是最后的那一幅集英殿宴会图。

现场绘画,一个时辰内完成,其画栩栩如生,鬼斧神工,刀刻斧凿,当真是神乎其技,当时宫廷里的文武百官无不称赞。

年后这段时间,有很多人慕名来侯府拜会,但都被周辰拒绝了,他已经在准备离京,自然不想再结交这些人。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宫廷宴会可以帮他制造名声,但他可不想私底下结交他人,万一被哪个不长眼的人奏一本结党营私,不管真假,麻烦是少不了的。

垂拱殿,官家正在批阅奏折,作为一个愿意放权的皇帝,他每日需要处理的事务其实并不算很多,但他每日还会坚持的批阅,也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想很久。

今日的情况有些特殊,他看到了送上来的一个奏折,眉头就皱了起来。

其实也并不是大事,就是一纸边疆的任命书,但上面的人名却让官家颇为在意。

周辰。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些时日,但他对周辰这个名字还是印象深刻,周辰的那幅集英殿宴会图还在他的殿内收藏着。

可是这上面的任命居然是关于周辰的,而且还是周辰前往西北边疆的任命。

周辰作为忠靖侯府的嫡子,自然是有资格获得荫封,得到一个七八品的武职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问题是,他见识到了周辰的学识才情,这样的一个人才,之前就考中的解元,再加上元日宫廷的表现,只要参加会试,那妥妥的一甲进士,就算到了殿试,只要不算差,他都愿意给周辰点个探花郎。

这样一个有着宰辅之才的少年,周业雄居然让他荫封去西北边疆参军,这不胡闹嘛。

但仔细一想,那日周辰表演的剑舞,说明周辰本身的武艺也不会差,当个武将也肯定没问题。

但武将又如何能发挥出周辰的学识,他觉得周辰更适合走文职。

他本能的就想要驳回,可考虑了一番,还是没有批注,先留中。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十分在意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周辰那日给他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回到了坤宁宫,他还在想这个事情。

皇后曹氏见官家神思不属,于是好奇的问了,官家也没有隐瞒,如实说了。

曹氏顿时展颜笑道:“我道陛下为何如此,原来是关乎到周家三郎的事,这位周三郎确实天纵奇才,他的那幅集英殿宴会图,当真是惟妙惟肖,妙手丹青,陛下惜才也是当然。”

当时她虽未在集英殿,但事后也是听说了集英殿的事迹,并且也亲眼看到了官家收藏的那幅画,也是为周辰的才气惊叹。

“元日那天,我也跟忠靖侯府的大娘子说了话,得知他们家就只有两位嫡子,嫡长子就在翰林院任职,若是周三郎再入文职的话,他们兄弟就都是文官了。”

官家脸色微变,他当了三十年的皇帝,当然不傻,曹氏这么一说,他立马就反应了过来,为什么周业雄要让周辰荫封入伍,原来是因为嫡长子已经是文职,所以想要让周辰走武将之路。

若是将来嫡长子文职做不好,将来也有周辰在军中,对忠靖侯府的影响并不算大。

其实勋贵之中,像周业雄这样做法的也不乏其数,很多武将勋贵之家,都是纷纷转文职,就算是皇后的娘家,曾经的宋朝第一武将家族曹家,现在都已经大多数人转为了文职。

“可惜了周三郎这一身的天赋才情。”

曹皇后则是笑着说道:“若是周三郎真有才学,就算是武职,也未必不能建功立业。”

官家大笑道:“皇后说的在理,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吧。”

天下从不缺少神童天才,只是周辰那日给他的印象太深刻,才让他一直念叨着,但说到底,周辰参不参加春闱会试,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

…………

元宵一过,周辰就已经收拾好,准备随军一起前往边疆。

他的任命已经下来了,从七品的武散官翎麾校尉,具体的职务要到了边境才会定下,不过周辰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周业雄已经为他打点好了,到了边疆至少可以领一营人马,当个正将军职。

这就是背后有人的好处,就算是一般的勋贵之子去参军,除非能有英国公那样的背景,否则一般的侯爵伯爵之子,也绝对难有周辰这样的待遇。

周辰本身就有能力,再有忠靖侯一系的支持,他就更没有压力了。

西夏,小老弟罢了,能不能打起来不好说,如果真打起来,他也有把握。

临出行的那一天,周业雄将周辰叫了过去,嘱咐了许多,也告诉了许多军中的事情,并且告诉周辰有事可以找谁,谁是他们这边的人等等。

周业雄在西北边境十多年,虽然不是最高统帅,但也是根基深厚。

北宋对武将的限制极大,兵权一分为三,一军主帅往往都很难完全掌控军队,因为武将归武将,军队归军队,两者根本没有直接联系,很多时候战事发生,都是临时调遣将帅,率领陌生的军队,经常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就是像周业雄这样,镇守边境十数年,才能在边疆军队中有不少根基,若是周辰被安排到了其他边境,或者安排到京城禁军当中,忠靖侯府的面子还真不一定有那么大。

他当初在梦华录世界,之所以能造反成功,就是因为他征伐北边,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培养了大量的心腹,牢牢的掌控了兵权;若是他一直在京城,就算是天大的本事,以宋朝这样的军队架构,他也绝对不可能造反成功。

“三郎。”

周辰刚从周业雄那里回来,就见到周同坐在自己院里。

“大哥。”

周同面色复杂的看着周辰:“三郎,是我对不住你,以你的才学,你本可以……”

周辰洒然一笑,打断了周同的话:“大哥,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你真的不用自责,这个选择是我自己做的,比起留在东京当文官,我更想去见识一下边疆的大好河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才是男儿该做的事情,也是我向往的。”

“所以你不用想那么多,你应该多想想自己,我们是勋贵侯爵府,你又是嫡长子,天然就会受到文官清流的排斥,你的路比我艰难的多,给你个建议,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干脆就选个闲职算了,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

这都是他真心实意的实话,他并不太看好周同的仕途,文臣对勋贵的偏见太大了,在宋这个朝代,武将真的是斗不过文臣,赵匡胤的例子摆在前头,连皇室都防备着武将,你还想翻身压过文臣?

绝无这种可能。

其实这种情况也并非只是宋朝,只要不是乱世,天下安定的情况下,文人士大夫都是要比武将更受人尊敬,更容易为相做宰,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也是高于武将。

周同颇为无奈,他是来宽慰周辰的,没想到反被周辰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