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所有美好的设想,都如同那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能够成功大量制出煤焦油和沥青的基础之上才行。此刻,横亘在王珏他们面前的,是重重叠叠的难关,时间紧迫得如同那催命的鼓点,一刻不停;技术难题和安全问题更是多得像一团乱麻,错综复杂。
然而,王珏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只因他们深知,这看似简单的煤焦油和沥青研制,背后牵扯的可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计和大明的化工业发展,关乎着大明江山的安稳与繁荣。
虽说心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王珏也明白,着急无济于事,只能强行压下心头那如杂草般丛生的胡思乱想,一门心思地着手投入到煤焦油的研制工作当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珏带着二狗以及两个学生,就此开启了煤焦油和沥青制作尝试之旅。
其实,制作煤焦油的工艺原理倒算不上太过复杂,只是当下的条件实在是简陋,缺乏那些精密的仪表和专业的反应器具。好在有赵老四按照王珏的设想,帮忙烧制出了陶土容器,这才勉强算是有了开展试验的基础。
可即便如此,想要直观地知晓干馏时的温度,却依旧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没办法,王珏只能带着二狗和两个学生,凭借着一次次的尝试去慢慢积累经验,宛如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的旅人,虽不知前方到底何处是光亮,但心中那股子坚定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们继续走下去。
王珏寻了一处相对空旷且通风良好的场地,这里既能保证试验过程中的空气流通,又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各种设备。
他先是吩咐二狗和两个学生去准备好足量的沙土,以备不时之需,毕竟这干馏过程中万一出现意外,有沙土在手,也好及时灭火,防止火势蔓延酿成大祸。
随后又找来了手艺娴熟的匠人,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将赵老四早就送过来的陶土反应釜、冷凝管、收集器以及炉灶等设备一一搭建好。
经历过数次失败,王珏也找到了一些经验和门路,又开始了下一次的实验。
王珏带着几人来到了从西山运过来的那堆煤前,开始精心挑选起来。在王珏的指导下,大家都仔细地甄别着,挑选那些质地相对较硬、所含杂质相对少一些的煤炭。他们用手将那些明显的石块、泥土等杂质一一去除,力求让煤炭原料的纯度尽可能高一些,毕竟这纯度高了,后续的干馏反应才能更加稳定、顺利地进行。
接着,王珏又和二狗一起,把准备好的煤炭用工具慢慢敲碎,破碎成如同鸡蛋大小般均匀的块状。看着那些原本完整的石炭被一点点敲碎,地上留下了不少煤粉,二狗不禁觉得有些可惜,忍不住开口说道:“珏哥,这么好的石炭,就这么都敲碎了,还留下这么多渣滓,怪浪费的!”
王珏听了,只是微微一笑,随后叫来杨蒙和付恩卿,让他们把煤粉和碎渣收集起来,这才转头对二狗耐心解释道:“有啥好可惜的,咱们现在做的可是研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损耗一些原材料那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事儿。再说了,它们也不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往后还能派上用场。你就别操心这些了,先把心思都放在怎么弄出煤焦油上吧。”
几人把处理好的煤块小心翼翼地慢慢装入陶土反应釜之中,王珏还不忘在一旁叮嘱着,装填量可千万不能超过反应釜容积的三分之二,得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这样在后续反应时,产生的蒸汽等物质才有足够的流动余地,不至于因为空间狭小而出现意外情况。
装填完毕后,王珏几人又拿起和好的陶土泥,仔仔细细地将反应釜的开口处与冷凝导管的一端密封连接好,王珏边操作边嘱咐几人,连接处一定得确保不漏气,只有这样,反应产生的气体才能顺顺利利地进入冷凝导管。
眼见着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王珏的信心不由得大增,当下便决定开始加热。他先是在炉灶内放入了焦炭和柴草等引燃物,然后轻轻地点燃,那火苗“噌”的一下就蹿了起来,开始对陶土反应釜缓缓地进行加热。
为了稳妥起见,王珏决定在初期的时候,先用小火慢慢地加热,让煤炭可以逐步升温,这样就能避免温度急剧变化,防止陶土反应釜因为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而破裂了。
随着加热过程的持续,再一点点地逐渐加大火力,好让煤炭能够充分地进行干馏反应。
只是,没有温度计在手,王珏实在没办法准确判断温度到底有多高。无奈之下,他特地去请来了正忙碌得不可开交的董宁,以及赵老四作坊里一个经验丰富的烧陶匠人,让他们帮忙指导。这些匠人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能通过观察火焰的颜色、反应釜的外观等各种细节来判断温度情况。整个加热过程持续了将近三个时辰,
王珏一直守在旁边, 他心里十分清楚,在这加热的过程中,煤炭在反应釜里发生着复杂的干馏变化,产生了气态的煤焦油、沥青蒸汽以及煤气等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蒸汽顺着冷凝导管缓缓流动,在经过导管时,热量慢慢散发出去,它们便逐渐冷凝成液态,一滴一滴地顺着导管流入到下方的收集容器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珏还让二狗带着两个学生,在收集容器的外部也放置了湿布,如此一来,湿布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进一步帮助降温,从而加快冷凝收集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