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因为电学现在才出现几年,实际上是一个新鲜玩意儿,很多人自己都还没有学明白,所谓的电压、电流、电子之类的东西,本身就需要一些化学基础。
而这个时代的化学水平本来就比较差,反过来也影响到了西国学界对于电学的理解力和接受度。
首要的问题就是,电学基于电子的跃迁和移动,如果都不知道电子是什么玩意儿的话,如何才能够理解到电流这种东西,难道依靠雷电这种东西来理解?
还真没错,西国学界很多人都是依靠雷电来理解电学的,而叶成的这篇论文,则是从微观角度给了他们一记重拳,直接颠覆了很多西国学者对于微观世界的想象。
西国学界很多人对于原子的想象还停留在化学上的元素阶段,自然很难明白这些内容, 不过叶成也算是帮助他们敲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想必在此之后将会有很多人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于微观物质的研究上面。
西国学者众多,研究能力毋庸置疑,只是有时候研究可能方向错了,才导致半天都出不了成果,大多数学者都跑去研究更加实用的应用方面的东西了,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自然缓慢。
又由于灵力的存在,对于微观世界的观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就是通过大倍数显微镜很难观测到更加微小的东西。
在微米到纳米尺度,灵力的存在对于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吸收产生了很大的干扰,虽然在宏观上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在微观上很多时候却是糊成了一团,只能接受到混乱的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
所以只能通过修士操纵灵识来探查围观结构,而这种方式实际上的上限却很低,能够分辨清楚的基本集中在微米级,根本观测不到原子的情况,更不用说原子核和电子了。
叶民有看完之后,直接决定将这篇论文马上印刷,必须要赶上这一期蓝田学报的头版第一篇论文。
编辑部的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很快也开始联系印刷厂重新排版干活。
而叶成将文章给了蓝田学报之后,自己又开始了下一项实验,也就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法拉第常数的测量。
法拉第常数的测量非常关键,只要能够将法拉第常数测出来很多东西就迎刃而解了,不仅仅是阿伏伽德罗常量,甚至还是电子质量测量的一个前置条件和引子。
而在测量法拉第常数之前,叶成还需要完成一个前置的条件。
首要的问题,就是确定 1 千克的质量。
为了单位上不频繁地转换,影响观感,直接设定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 7 种基本单位:
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已经定义了,而物质的量即将由叶成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