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61)(2 / 2)

“臣绝无私心,惟愿为大明效力!”冯国璋心中暗想,“如能逃脱此劫,便能继续立足。我可为朝廷做事,不求名正言顺,但不愿为这小道之事被皇上抹黑。”

在朝堂上,紧张的气氛愈加浓厚。朱元璋逐渐意识到,仅靠严词相逼难以获得真相,他若欲揭开这幕后的黑手,必须动用更为强硬的手段。

“来人,传令下去,查明冯国璋与李景隆之间交往的证据,若然牵连其他朝臣,悉数严惩!”朱元璋声如雷鸣,决意彻底打压这些肆无忌惮的权臣。

冯国璋的心中一凉,“可惜今日我已无路可退,如果不反击,仅凭权臣之间的谣言,自己又怎能安然无恙?”转念一想,心中不甘,咬牙切齿:“冯某心系大明,岂会轻易屈服?我必然不甘被诬陷。”

李景隆静静地看着冯国璋与朱元璋之间的对峙,他的心思复杂,眉头微皱,似乎他也在寻找一条出路。他明白,这场权力角逐才刚刚开始。

几日后,朝中的气氛愈发凝重。李景隆暗中私通的信件被人查出,朝廷瞬间如同炸开了锅。朱元璋怒火中烧,决定严惩这些擅权之臣,决不能让他们在这摇摇欲坠的国君面前寻得喘息之机。

“严惩懦夫,如何能释我心中之疑?”朱元璋在独自一人的夜里暗自思忖,若没有血的教训,他们又怎会谨言慎行?

随后的日子里,朱元璋深知,唯有用铁腕手段,方可让大臣们深感畏惧。若任由这些人沆瀣一气,难保大明基业的真正稳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国璋与李景隆的连带关系迅速被查实,而与他们私通的宗室与权贵接二连三地被牵出,整个朝堂宛如翻江倒海,风雨飘摇。

失去理智的李景隆见势不妙,心中焦急,急忙写信给朱元璋,试图与他达成和谈:“陛下,臣愿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切莫枉费此良机!”他寄希望于皇帝之宽恕,心中却也早已整装待发,若有机会,定要另寻出路。

这封信落在朱元璋手中时,让他更加坚定了心中决策:“一朝为皇,终身为主,绝不可因这轻言善讼而动摇!权臣必须警惕!”

最终,朱元璋在立朝中决议斩了冯国璋等人,震慑了其他大臣。断头台前,所有人都目睹了被处决者的崩溃,那张面孔虽因恐惧而扭曲,却又瞬间显露出一种病态的宁静。

这场震动整个大明的权力斗争,以朱元璋的决绝和果断而告结束。失去权力的冯国璋在临死前那淡然的表情,犹如一缕升腾的烟雾,旋即散去在广袤的天空之下。

之后,朱元璋果断整顿朝政,严厉打击贪腐,正直贤良的官员得以重用,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权力不能被私欲所主宰。在改变权力格局的同时,他的统治愈发加强。

此役过后,朱元璋内心也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意识到,统治需要的不仅是勇猛与果敢,更需要远见卓识与果断猜疑。权臣若不加以制止,国家将不断被撕扯。而那些追名逐利之人,不可轻忽,唯有崇尚法治,方可避免未来更多的悲剧与牺牲。

天色渐渐明朗,朱元璋和他的明朝在动荡中走向一条重新稳固的道路,这不仅是权力之争的胜利,更是以铭记历史教训为鉴,思考未来的脚步。

这场权力的洗礼,既是对朱元璋的考验,更是对整个明朝未来发展之路的挑战。他如同那风雨中的一棵苍劲大树,经历苦痛,却在风雨中愈加挺拔,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