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会稽城。
始皇帝早早地起身,似乎南方的气候养人,始皇帝的气色好上了不少。
随即、始皇帝便在会稽城的郡守府中召集随行的文武百官商讨处理政务。
尽管如今正在东巡,但全国范围内的奏章依然源源不断地涌向咸阳,经过汇总之后再以最快的速度送抵始皇帝手中等待批阅,随后再返回咸阳执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务处理逐渐进入尾声。
赵高出列,毕恭毕敬地躬身行礼,随后朗声道:“启禀陛下,臣要参奏御史中丞蒙毅,其敢罔顾国法,私自放走前番咸阳举贤堂一案的犯人,实乃胆大包天之举!那两名犯人身份特殊,本应依法处置,可蒙毅却擅自做主,将他们放虎归山,此行为严重违背了律法之威严,若不严惩,恐难以服众啊!”
昨日,赵平离开后,一路疾行,连忙来到赵高的住处,将在街头偶遇蒙毅的那一幕详细地禀报给赵高。
当时,蒙毅突然出现在街头,直接拦住赵平,以一种强硬的姿态胁迫赵平放走两名疑犯,那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命令意味,自己无奈之下,只得按照蒙毅的要求行事。
赵高听完后,面色阴沉如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意。
他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心中暗自盘算着该如何应对此事。
赵高深知,这件事情绝不能就此罢休,必须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好以此事向蒙毅发难,扳倒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赵高明白,举贤堂之事关乎公子扶苏,犹如一根尖锐的刺,深深地扎在始皇帝的心头,时刻刺痛着始皇帝那敏感而多疑的神经。
原本,始皇帝对公子扶苏寄予厚望,视其为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扶苏生性仁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以仁义治国,大行分封制,试图改变始皇帝一直以来的法家治国理念。
在始皇帝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动摇大秦帝国的根基,是对自己统治的极大威胁。
因此,扶苏背后的儒生以及举贤堂的众人,不断地在始皇帝面前进谗言,教唆扶苏与自己作对,这无疑令始皇帝对扶苏的不满与日俱增。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忍无可忍的始皇帝,将扶苏逐出咸阳,发配到遥远的南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惩罚扶苏,同时也警示那些反对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