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斜阳如血,将青岚云曦村染成一片金红。晚风轻拂过稻田,卷起阵阵清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
夏侯逸尘从学堂回来,眉宇间还带着些许书卷气。他个子不高,却十分精神,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闪耀着狡黠的光芒。他的脸蛋圆润,像饱满的红桃,鼻梁挺直,嘴唇微微上扬,仿佛永远带着一抹顽皮的笑容。
“逸尘,”祖母东门文清慈祥地唤了一声,她的声音如春风拂过,温柔而舒缓。“今日学堂可好?”
夏侯逸尘走上前,对着祖母行了一礼:“回祖母,今日学堂先生讲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顿了顿,又说:“还学习了如何算账。”
东门文清听了,微微一笑:“算账可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你若能精通算术,便可像县令大人一样,掌管这片土地的生计。”她目光深邃,仿佛透过了夏侯逸尘看到了更远的地方,“钱,是世间许多事情的基础。有了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夏侯逸尘听着祖母的话,心中微微一动。他虽然喜欢捉弄人,但内心深处也是善良有爱心的。他知道祖母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有所成就,也希望他能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
这时,左丘明月端着一碗清香的莲子羹走了进来,她的眉眼温柔,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她轻轻将莲子羹放到桌上,对着夏侯逸尘说:“逸尘,快尝尝这莲子羹,是今天早上刚挖的新鲜莲子做的。”
夏侯逸尘接过莲子羹,一口下去,清甜的滋味在口中蔓延。他笑着说:“明月姐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左丘明月笑了笑,说:“你学习辛苦了,多吃点补补身子。”
晚饭后,夏侯逸尘坐在院子里,看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思绪飘远。祖母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算账?帮助他人?他从小就喜欢玩耍,很少思考过这些问题。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轻微的哭泣声。夏侯逸尘循着声音找到了村外的一户人家。一家三口正在院子里抹眼泪,他们的房子破旧不堪,墙上甚至长满了青苔。
“怎么了?”夏侯逸尘走上前询问。
一个瘦弱的女子抬起头,泪眼婆娑地说:“我家老头子病倒了,需要买药,可是家里穷得连一文钱都没有。”
夏侯逸尘看着他们可怜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他想起祖母说的话:“有了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或许,学习算账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能够像祖母一样,用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天早上,夏侯逸尘向祖母和明月姐姐请教了算账的方法。他认真地听讲,并不断练习。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县令大人一样,用算术的知识为村里的人们带来福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夏侯逸尘更加努力地学习。除了算账,他还开始学习如何种植粮食、如何养牲畜。他知道,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这片土地,才能更好地帮助村民们改善生活。
夏侯逸尘的改变让祖母和明月姐姐都感到欣慰。他们知道,这个顽皮的小子正在成长,并且朝着一个更加善良、有责任心的方向前进。
夏侯逸尘接过母亲递来的莲子羹,香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开来,让他忍不住眯起了眼睛。他抬起头,对着母亲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谢谢娘亲,这莲子羹真好吃!”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夏侯哥哥,你在家吗?”
夏侯逸尘转头看去,只见南宫璃雪站在门口,她穿着浅蓝色的裙子,一头乌黑的头发编成了两条辫子,垂落在肩头。她有着一双明亮的杏眼,鼻梁高挺,唇红齿白,整个人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璃雪妹妹,你怎么来了?”夏侯逸尘惊喜地问道,脸上满是喜色。他与南宫璃雪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如同兄妹一般。
南宫璃雪走进来,对着东门文清和左丘明月行了一礼:“见过老太太,见过娘亲。”
“璃雪来啦,”东门文清笑着说,“快坐下来,喝点茶歇息一下。”她亲自为南宫璃雪倒了一杯热茶,眼中满是慈爱。
南宫璃雪坐下后,目光落在了夏侯逸尘的书桌上,问道:“夏侯哥哥,你今天在学堂学了什么?”
夏侯逸尘犹豫了一下,没有说出在学堂捉虫子的趣事,而是 空缺 :“今天学堂先生讲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南宫璃雪点了点头,露出了赞赏的笑容:“这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啊。夏侯哥哥果然博学多才。”她转头看向东门文清和左丘明月,说道:“老太太、娘亲,我今天来是想请教一下夏侯哥哥一些关于诗词的知识。最近我在学习《唐诗三百首》,但有些诗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东门文清笑着说:“璃雪啊,你真是个勤奋的好孩子。夏侯逸尘对诗词也颇有研究,可以好好跟他学习一下。”
夏侯逸尘连忙答应道:“璃雪妹妹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我一定尽力解答。”
南宫璃雪拿出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翻到了其中一首李白写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她指着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问道:“夏侯哥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我总是觉得有些感伤。”
夏侯逸尘沉思片刻,说道:“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夜半思念家乡的场景。‘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