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林老带了一百瓶木瓜丝回去后,苏记的木瓜丝在居民区里更出名了。
之前虽然大家也都很喜欢,但都是来用餐的时候吃免费的,这回一些人也想着来单卖回去,平时佐餐拌粉都是绝配。
有街坊好奇的问:“渺呀!这不是横县那边的特产吗?怎么你二伯母会做呢?你老家好像不是那的吧?”
这个苏渺倒是不知道的:“额……这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是家传的手艺,得问问裕哥和惠姐。”
苏惠听后笑着解释道:“因为我外公的老家在横县呀,当年他入赘到我外婆家,把自家手艺也带过来了,我妈说靠着这一门手艺,她从小都没有饿过肚子。”
“哎哟!还是你们有手艺的好啊,不管时局怎么变,总不至于饿死的。”
苏渺放了两瓶木瓜丝在收银台,来店里客人一眼就能看到,可以先在店里试吃,若是喜欢临走的时候可以买上一瓶。
但毕竟生活水平刚好起来没几年,大多数人还是很节省的,比较少另花一块钱去买一瓶小菜,选择自家做别的来代替,所以目前的销量并不大。
苏渺也不急于求成,苏记的招牌慢慢站稳了,她打算做一系列旗下的周边商品,这个木瓜丝是探水石,得慢慢来。
现在每天能卖个两三瓶,仅靠苏渺和苏惠抽空来做就可满足,一周做一批,每批三十斤,只不过天气渐凉,木瓜也长得慢了,二伯每周去帮忙收,价格涨到了一毛钱一个。
即使是这个价格她们也是有赚头的,毕竟做木瓜丝的用料和工序并不非繁复,很多时候都是晾晒和浸泡的过程。
苏渺和父亲商量过后,将卖木瓜丝的销售额从店里的账上单独划分出来,除去成本之后的净收入,7成归苏记,二伯母分2成,苏惠分1成,且苏惠本身在店里的工作和待遇不变,这是额外的。
二伯母拿到虎子带给她的钱之后,专程打电话过来说了苏元正一通,讲他怎么那么见外,自己儿女在他那里干活,舒服又挣钱,他还要再单独给她和阿惠单独一笔干什么。
苏元正也不知道怎么说,最后让苏渺了接了电话。
“二伯母,我以后打算做一些有我们店里特色的产品出来卖,这个木瓜丝还只是开始,以后如果还要做别的小菜,也照样按这样的模式。
这个手艺是您家传的,理应占两成股,惠姐是技术指导占一成,店里出销售平台和品牌效应,所以占大头。”
“您也不要觉得是见外,我们家的生意要做大,很多东西从一开始就要定个基调下来。说得现实一点,您想想,您这么空手把做小菜的手艺给了我们,现在我们感情好没什么,要是再往后几代要是掰扯起来岂不是伤了和气。”
二伯母回去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苏渺说的话很是在理,她和孩子爸现在都还在呢,家里已经有了不小的裂痕,要是以后他们走了呢。
有了自己的小家,和自己亲兄弟姐妹都会隔了一层,更何况是堂的。
于是她下了决定,第二天给苏渺回了电话:“渺渺,昨晚我想了一晚上,觉得这样也好,把事情都定下来,以后免得亲戚之间因为这些事情有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