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汉室老臣(2 / 2)

“伯喈兄,速速道来!”

黄琬领过兵,打过仗,性子刚直,一听破董贼之势,显得急不可耐。

“子琰兄勿急!”

蔡邕呵呵一笑,黄琬有点急性子,他当然清楚;向四人拱手道:“董贼废帝时,子干兄曾痛斥董贼无伊尹霍光之大才,安敢妄谈废立之大事,而今董贼行废立,已惹天怒人怨,吾等若能救少帝逃离深宫,天下之望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日,董卓德阳殿废少帝时,尚书卢植引经据典骂得董卓狗血淋头,当时董卓就要杀卢植,还是蔡邕连忙拦下,才保住卢植一条命;那日后,卢植深知雒阳不可再留,便逃离了雒阳。

气愤不过的董卓,派人追杀卢植,自然扑了个空。

“伯喈兄的意思是,救出少帝,与董贼抗衡?”

一直没有说话的赵谦,老眼一亮;须知刘辩才是名正言顺即位的皇帝。

而刘协是董卓立的,若能救出少帝刘辩,天下人自然站在少帝一边,那样的话,董卓立的刘协就是伪帝,便能破董卓的势。

“然也!”蔡邕颔首笑道。

“话虽如此,然西凉军把控深宫,欲救少帝,何其难也!”

杨彪摇头叹息。少帝刘辩被废后,一直被置于永安宫高阁内,阁下有大批西凉军把守,想要救出少帝,基本是不可能的。

“事在人为!”

但黄琬很赞成这个提议。只要救出少帝,他们便能拥立少帝复位,届时以少帝之令举天下之兵伐贼臣董卓,必能让董卓死无葬身之地。

“诸公还请细细思虑!”

蔡邕拱手一礼。

蔡邕准备了五六日,才将此议提出,可见蔡邕行事谨慎。

现在蔡邕让四人仔细考虑,就是告诉他们,这事成了自然人人有功,可若是失败了,那可是祸及家人。

“吾等皆为汉臣,自当以死相报!”黄琬马上表明态度。

杨彪、马日磾、赵谦三人思索片刻后,拱手道:“吾等食汉禄,忠国事,唯死而已!”

“诸公,国之石柱也!”

蔡邕找四人提出营救少帝,其实是知道四人,皆是忠君爱国之臣。就连好友王允,蔡邕都没有相召,因为蔡邕发现王允私欲很重,并非是值得托付身家性命的人。

定下营救少帝的目标后,五人开始商量如何实施。

黄琬当先道:“董贼最近几日,多次相邀吾与文先,提及为闻喜侯、陈太尉平反,你们看看,这事能不能成为突破口!”

闻喜侯就是扶灵帝上位的大将军窦武,陈太尉自然是陈藩,二人皆死于第二次党锢之祸。

历史上,董卓就曾为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意图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此事,恐难有突破点!”

杨彪摇了摇头,看向四人,道:“京中有吾等细细谋划,然,仍需外力相助!”

“文先的意思是?借助外军,转移董卓视线!”蔡邕道。

“正是!”杨彪颔首道。

“但何进匹夫召入京中的外军,只剩赵云麾下白袍军未被董贼兼并,况且听说已经回幽州了!”

说起外军,光禄勋赵谦就来气,若非何进犯蠢,哪有今日之祸?

“吾得到消息,白袍军并未走远,而是屯驻于河内野王;因此事,董贼大发雷霆,言扬要渡河攻之!”

杨彪说道,这事也是他前往太尉府,无意之中听到的。

“就算赵云未走,他的兵力与董贼相差甚远,而且董卓又有雒阳八关在手,赵云来攻也会被阻于关下!”

显然,马日磾对于唯一没被董卓兼并的赵云,也不抱什么希望。

顿了顿,马日磾继续道:“况且,当日赵云好似知晓董贼即将入京一般,提前自愿撤离京都,以避董贼兵锋,可见此人目光深远,又有洞察先机之能,他岂会复攻雒阳?”

杨彪抚须,道:“翁叔所言不无道理,仅靠白袍军,赵云自然不会来攻西凉军,若再有一支实力比赵云更强的人马呢?”

“比赵云实力更强?”

光禄勋赵谦微怔,随即好似想起了什么,面露喜色道:“文先所言,莫非是皇甫义真手中的三万骁锐?”

黄琬一听,大喜,皇甫嵩屯驻西边三辅扶风郡,手握三万精锐,若皇甫嵩引三万大军东进,董贼必定惊慌,忙于应付,这就为他们营救少帝创造了机会。

“皇甫义真只受君王令,他会引军东进吗?”

马日磾语气有些迟疑,他与皇甫嵩同朝为官多年,对于皇甫嵩的性子还是了解的,此人乃是铁血军人,只认君王令;而今皇帝又在董卓手里,他们哪里调得动皇甫嵩。

杨彪见马日磾目光投向他,说道:“此事还需一人,或能调动皇甫义真!”

蔡邕四人齐齐问道:“何人?”

“刚正不阿,盖元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