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沉重的负担(1 / 2)

(九月一号是周四)三天时间转眼即逝,江文岚也在这三天里,通过询问家在镇上的同学得知,镇上确实有马车,每天早上一趟,送到县城,中午回来。下午再一趟,然后晚上大概六点钟回来。

坐一趟需要交1毛钱,这个还是比较贵的。但是没有办法,江文岚实在是不想走三个多小时徒步去县城。而且一路上,村庄离主路都有些距离,村与村之间距离也远,路两旁不是农田,就是一些树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路上出点儿什么事,她一个小姑娘哭都没地方哭去。

打听好这些事情之后,江母为了方便她卖粮,除了把家里最大的背篓,给她找出来。还用他们哥儿俩不穿的旧衣,缝了两三个口袋,用来装粮食。

上次磨的小麦实际上是空间产出的,队里发的20斤小麦,还被江母好好的收在倒柜里。

娘俩借助这个发下来的小麦重量,用自己做的布袋装了差不多重量的,就这样量出了几个20斤之后装在一起,合成了一个100斤的再多抓两把,保证只多不少,装到麻袋里。然后再用这个方法,装了一袋儿100斤的稻谷。

按照现在的物价,磨好的面和米,一斤面粉是一毛五,一斤大米是一毛二。他们这个还没有磨成面粉,也没有脱壳儿变成大米,所以江母和江文岚打算每斤小麦一毛二每斤稻谷九分。这样一来的话,一百斤的小麦是十二块钱,一百斤的大米是九块钱。

怕有不能一下子买100斤的,江母做的小的布口袋都是就够装20斤的大小。所以是20斤一兜儿,这样一来,卖的时候就比较方便了。

江文岚将分好的小麦和稻谷放进空间的木屋里,一切都做好准备之后,江文岚在9月的第一个周日的早上,起了个大早,背着大大的背篓,天还黑黢黢的就出发了。

她一路快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镇上。到了公社门口路对面,乘坐马车的那棵大槐树下等候。

旁边也有几个不认识的大婶挎着篮子,背着背篓,在一旁聊天儿。也在等马车。

等到天亮起来,公社的大喇叭开始播放《歌唱祖国》,一个大叔赶着马车过来了。旁边聊天的大婶大妈们见状赶忙扒着车梆儿,踩着车轱辘上了马车。

驾车的大叔坐在前面的车辕上,江文岚也赶紧走过去,先把背篓放在车上,然后学着大婶们的动作上了马车。

大叔在原地等了等,听到广播里传来七点整的报时,就准备走了。车上的大婶们叽叽喳喳的催着赶车的大叔赶紧出发,要不然进县城就晚了。

大叔说:“先把钱交了,齐了就走。”闻言,车上的人都赶紧掏出准备好的车费,交给大叔。大叔见收齐了车钱,说了一声:“坐好了!”话音未落,就扬了一鞭子,马车立刻就动了起来。

坐马车就这路程也得一个多小时,早上起的太早,江文岚干脆抱着自己的背篓,靠着车梆儿,坐在角落里合着眼准备眯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