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公司结构的理解(2 / 2)

在许多小事情上,一个人的智力再怎么优秀也不会超过三个普通人,除非专门经过针对性的训练,能够胜任多重身份并游刃有余的特殊人类存在,但那毕竟只是少数变态而已。

想到这里陈尧在心里暗暗感慨着,实际上他也不是没有特长,起码在不熟悉的工作上承认做得比大多数人要好,但也要经过好几轮试错才能上手。

真要说起来他也有特殊能力,因为在那些喜欢做的事上确实超越了大多数普通人,可在人情世故这块则是中人之资,实在不敢恭维。

按理说读过几年书的人不至于笨到哪去,但人类的智力固然有所提升,可随着成长经历以及阅历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层次也不相同,真正能把知识转化为运用的人毕竟是少数。

放到社会上游历一番之后则会愈发发现自己无知,毕竟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从学校里出来后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严格一点划分的话,蓝星的管理团队可谓是典型的应用人才,只需服从安排即可做好相关工作,以运用为主。

而技术人员则是创新型的人才,要在空白上添加东西,以开发为主。

两边基本上不通,不过陈尧作为主要负责人必须两者兼顾,着实不易。

公司法人的社会属性强调全面综合性发展,尤其是担任高层时无法找人代替,因为没有默契就很难沟通,加上需要决断,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代表某个类型胜过另一个类型,只是适用于不同场合罢了。

就当今企业的运行来看,专注于应用的经营者已经形成了标准化流程,只需要合格的人员即可完成,不必刻意要求神一样的天才。

而开发类型的技术人员,即所谓的第一线战斗者,成果最终才能体现价值,加上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所以具体的分配很难说哪种更合适。

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都喜欢稳定的员工,因为创新真的需要冒险精神,以及对市场波动的敏锐把握。

当然这是相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处于创业阶段的初创公司经营者则没有这种偏好,他们一切标准都建立在成功之上,胜过一切高谈阔论的理论研究,因为失败的教训不会给人第二次机会。

与李婉秋敲定了计划之后,新厂房的建设又浮上了日程,虽然在决策层面无需陈尧过多干涉,但计划的落实还需要主要领导者的方向把握。

本着锻炼队伍的原则,陈尧很快就在个人微博上公布了要自产自销新芯片的事,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业界观察员们这才恍然大悟,之前获得的情报虽然显示蓝星有和大厂合作的意向,但却迟迟没有公布具体方案,就连芯片的具体型号也没透露半个字,原来是藏着掖着打算到时候给众人一个惊喜。

但也有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何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厂商几乎都不会选择在国内设立工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