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章 知人善用(1 / 2)

大时代之巅 荒野悲歌 6627 字 1个月前

6月末,周不器回国。

搞了三年,紫微星终于在云计算业务上要有大动作了。经过了过去3个月试验性地上云,效果比较不错。

现在,校内网、微知、薇蜜、糗事百科等几个小网站已经应用上了紫微云,稳定性有保证,接下来会更多的业务陆续向云端转移。

放眼全世界,紫微星是第二例!

亚马逊在07年就开始逐渐地把互联网业务云端化了,谷歌、微软、甲骨文、ibm等几个竞争对手要远远落后。

紫微星是紧随亚马逊的存在,这将非常重要,越早开展云计算工程,越早的拿到数据并给出诸多可能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云计算浪潮中就会越有竞争力。

飞机上,周不器懒洋洋的,一上飞机就去卧室,打算再睡一会儿。

这趟出差,可能又要离开七八天。

昨晚周不器就很辛苦,把将会留在美国的姑娘们滋润了一遍,先去了孙莞然和宁露的房间,又去韩妍和陈燕的房间折腾了半宿。

好在薛姨妈会体贴人照顾人,当天晚上就给他炖鸡汤了。早上还专门找他谈话,告诫他别喜欢玩就过分放纵,要注意身体。

年轻时候玩得过猛,可能三四十岁就不行了。年轻时候适当的收敛,可能七八十岁都能玩得动。

孰轻孰重,你自己权衡去吧!

薛姨妈果然是过来人,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

在飞机上小睡了一觉,起来后,就见甄妤和宝珊在办公区那边上网。

周不器走过去,分别在二人的额头上亲了一口,“在干什么?”

甄妤微笑道:“在帮你看新闻呢,我看的是好莱坞新闻,宝珊关注的是足球新闻。”

周不器不以为意,“各种烟雾弹,没啥好看的。”

薛宝珊指了一下她的电脑屏幕,这是一条雅虎体育的新闻,“你看这个,挺有价值呢。”

“哦?”

周不器凑上去,发现这是一条转载英国《每日邮报》的新闻,跟足坛转会有关。

说是尤文图斯想用从热刺引进年轻的边后卫加雷斯·贝尔。还说贝尔的特点是突破犀利、攻强守弱,拥有一脚出色的任意球功夫,考虑到威尔士人年仅20岁,他的未来值得期待。据说白鹿巷的高层乐意把贝尔出售给尤文图斯,斑马军团很可能在1200万英镑的价位上和热刺达成一致。

周不器觉得应该重视,过去到她俩中间坐下,然后就拨通了三德子的电话。

一接听电话,三德子就很兴奋地说:“周,刚刚达成的协议,施魏因施泰格的转会运作成功了,转会费3150万英镑。接下来跟球员谈个人条款,不存在任何问题。”

周不器没那么振奋,叹了口气,“跟皇马比还是差远了,我听说弗格森为了引进法甲的最佳球员,亲自跑了五六次都失败了,可皇马去了一次就谈成了。”

“呃……对,是本泽马,的确很复杂。我们的出价是4000万欧元,可皇马只出价3500万欧元,就成功了。”

三德子也有几分颓败感。

先是竞争伊布,曼联输给了巴萨。又想去挖本泽马,又被皇马截胡了。现在的曼联真是空有好成绩,对球员的吸引力距离西甲双雄差距太大。

周不器道:“我早就说过了,曼联的品牌营销做得不够好。以后会慢慢变好的。我问你件事,转会团队对我的要求,上心不?”

“还好。”

“嗯?”

“弗格森钦点的转会有优先权,如果没有这层关系,转会团队会重点关注你的转会提议。”三德子还宽慰了他一声,“周,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我在全程盯着呢。”

周不器比较满意,“我看新闻,好像意甲有好几支球队对热刺的贝尔感兴趣,弗格森那边怎么样?”

三德子道:“我们正在跟热刺接触,呃……你知道的,曼联和热刺都是英超球队,有直接性的竞争关系。如果曼联想从热刺买人,要开出比意甲俱乐部好很多的条件才行。”

周不器不容置疑地说:“这件事你给我盯住了,不能出一丝一毫的意外!加雷斯·贝尔是我看好的未来的7号球员,一定要拿下!”

“啊?”

三德子有些吃惊。

曼联的7号?

那可都是传奇巨星啊!

一个热刺的边后卫,这可能吗?周大老板,你可别外行指挥内行,坏了一世英名!

三德子比较忠心,就好言相劝,“周,那个……现在曼联上下都对你很尊重,你对曼联球场和基础设施的翻新计划得到了每一个曼联人的拥护。可是7号球员这种事,这是竞技领域的特权,最好还是不要指定。”

周不器对此很有信心,淡淡地道:“你知道我有多少家公司吗?”

“不清楚。”

三德子有点莫名其妙。

周不器道:“我的生意做得很大,除了足球,还有互联网、手机、电影、房地产、玩具、饮料等等。我不是什么商业奇才,我之所以能把这么多生意都做起来,靠的就是知人善用。我看人的眼光独到又准确!相信我,加雷斯·贝尔一定可以,他将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之后又一个英超巨星。”

三德子深吸了一口气,当即表态道:“既然这样,加雷斯的转会,我会全程盯着,我会亲自去白鹿巷跟他们谈!一定把这件事办成!”

周不器笑道:“对,应该这样做。这是我的态度,你也可以转告弗格森。贝尔攻强守弱,他不适合左后卫,他适合打左边锋。嗯……他还很年轻。这个赛季,7号球衣属于贝克汉姆。等他的租期结束,7号球衣就会属于加雷斯·贝尔。”

“好的,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