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蔺相如(1 / 2)

一、简介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后来因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成为赵国的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赵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物生平

1、早年经历与宦者令缪贤的举荐

蔺相如的早年经历虽然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推测他出生于赵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渐在赵国政坛崭露头角。最初,他担任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即门客或助手。缪贤是赵惠文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慧眼识珠,发现了蔺相如的非凡才能。

有一次,缪贤因犯罪想要逃亡到燕国,但被蔺相如劝阻。蔺相如分析说,燕国弱小,不敢收留赵国的逃犯,反而可能把他送回赵国。他建议缪贤向赵惠文王请罪,缪贤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得到了赵惠文王的赦免。这件事让缪贤对蔺相如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位有智谋、有勇气的勇士。

2、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王得知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便写信给赵惠文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赵惠文王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此事,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了蔺相如,认为他可以胜任出使秦国的任务。

蔺相如接受了使命,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秦昭王在章台上接见了他,并高兴地欣赏了和氏璧。然而,蔺相如看出秦昭王并没有用城池交换和氏璧的诚意,便机智地收回了宝玉,并威胁说如果秦昭王强迫他交出宝玉,他就与宝玉同归于尽。秦昭王害怕失去宝玉,便向他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再举行仪式接受宝玉。

在这五天里,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会背约不给城池,便派随从偷偷将宝玉送回赵国。五天后,秦昭王在殿堂上安排了隆重的仪式等待蔺相如献上宝玉,但蔺相如却告诉秦昭王宝玉已经送回赵国了。他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坚守盟约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惠文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秦昭王虽然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放蔺相如回国。

蔺相如的这次出使,不仅成功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也让他一举成名,成为赵国的英雄。赵惠文王封他为上大夫,以示嘉奖。

3、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他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渑池见面。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想不去,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会显得赵国软弱。于是赵惠文王决定前往渑池与秦昭王会见,并让蔺相如随行。

在渑池会上,秦昭王让赵惠文王弹瑟,并命史官记录下来。这是秦国的羞辱之举,意在贬低赵国的地位。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也要求秦昭王为赵王击缶。秦昭王发怒不答应,但蔺相如却威胁说要在五步之内溅血于秦王身上。秦昭王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让赵国史官记录下来。秦国大臣要求赵国用十五座城向秦王献礼,蔺相如则反唇相讥说让秦国用咸阳向赵王献礼。最终秦国始终未能压倒赵国。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再次展现了他的外交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也让秦国不敢小觑赵国。

4、将相和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有着赫赫战功和威望。他认为蔺相如只是靠嘴皮子立功,没有实际才能,因此不服他位居自己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以泄心头之愤。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并没有与廉颇针锋相对。他明白廉颇是赵国的栋梁之才,如果两人争斗起来会损害赵国的利益。因此他处处避让廉颇,尽量不与他见面。他的门客不解他的行为,纷纷劝他不要害怕廉颇。蔺相如解释说:“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深感愧疚。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狭隘之处,于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两人从此结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国家利益而努力。

5、阻用赵括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孝成王听信秦军间谍的谣言,认为赵括有才能可以打败秦军,于是用赵括取代了廉颇。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但赵王不听蔺相如的劝阻,最终导致了赵军的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赵国才得以保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蔺相如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他的忠诚和担忧。他深知赵括没有实际才能和经验,无法胜任指挥大军的重任。但他的话并没有被赵孝成王听进去,最终导致了这场灾难性的失败。蔺相如大约在这一时期去世,他的去世对赵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