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隋炀帝厌恶亲生子(1 / 2)

第六一七回 隋炀帝厌恶亲生子

隋炀帝杨广二征高句丽。这一次的规模一点儿也不次于第一次啊。隋炀帝势在必得,这一次也憋着一股火,憋着一股劲呢——高句丽那高元,你就是个跳梁小丑啊!不把你打下来,我是寝食难安呢!

说:“这一次再打高句丽,时间这么短,有没有大将啊?”有。原来第一次打高句丽失败,不是隋炀帝要找人当替罪羊吗?把这责任都扣在别人脑袋上了。隋炀帝也明白,当时也是在气头上,这个责任不能自己背,所以把一些将领削职为民。那这一次再打高句丽,还得用着人家啊,这将领培养一个不容易。“原来削职为民的重新恢复官职!这一次跟随朕御驾亲征,你们要将功补过!尤其东岭关那守关的武王杨方杨义臣,你把东岭关再放一放,再跟随朕二征高句丽!还有那虎牢关四宝大将尚师徒,你也别在那儿镇守了。虎牢关一时半会儿没事儿,现在我们已然跟着瓦岗寨达成协议了,几年之内,瓦岗不再对咱大隋用兵,大隋也不会对瓦岗用兵。再说了,这两年,河南山东一带都不太平,天灾人祸不断,瓦岗自顾不暇,他们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攻打东都洛阳。不攻打东都洛阳,他们也就不会去拿虎牢关。那其他反贼呢?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这个能力去打洛阳、去打虎牢关。所以,虎牢关现在派这么大一个大将尚师徒老在那儿镇守,浪费了尚师徒的才能啊。把尚师徒调出虎牢关,带着你的亲兵卫队护驾而行!你离东都洛阳最近呢,保护朕的御驾一起赶往涿郡!”那其他军士呢?照样留守虎牢关。兵在呀,虎牢关是座雄关,一人当关,万夫莫开,还怕谁呀?也没人来打呀。一时半会儿,虎牢关特别安全,不必考虑它。于是一纸诏书就把四宝大将尚师徒调出去,随驾征高句丽去了。这虎牢关可就没有尚师徒这样的虎将镇守了。

隋炀帝觉得虎牢关挺安全,觉得其他反王一时半会也打不到虎牢关。他可就万万没想到,在他们统治阶级内部,这一次,嘿,有人造了反了!有人就盯上了虎牢关了!尚师徒若在,那不至于后来兵锋能够到达洛阳啊,这是隋炀帝杨广他没有预料到的。

说:“杨广兴师动众,就没人劝谏呢?这么多大臣,就没有一个是明白人吗?”其实满朝大臣是屡屡上谏。经过上一次的溃败,一个个的早已经心存疑虑了。

左光禄大夫郭荣他就进谏了,说:“陛下,现在国家疲弊,您不宜屡动啊。您不能左一趟、右一趟地老是去攻打高句丽。您是皇上啊,您要打,您派其他人打也就行了。所谓戎狄失礼,臣下之事。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奈何亲辱万乘以敌小寇乎?”人家说得有道理,这不就是夷蛮之国吗?不服咱们大隋。不服大隋,您打他没问题,派一员大将领兵带队去打就行了呗。您是一国之君呢,哪能动不动您就御驾亲征呢?有这么一句话,“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什么意思呢?千钧之弩,这么好的武器,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你拿这么高端武器去射一只小耗子,去射一小鼷鼠,那不是大材小用了吗?所以,您何必亲辱大驾去征小寇呢?不值当的您亲自出去。

但,隋炀帝杨广听不进去。

许多大臣也是如此,纷纷劝谏。甚至靠山王杨林由打大兴城打来报告,上奏隋炀帝杨广说:“陛下,臣请令替您出征,您别打了。我觉得我还行,这两年,我已然休养生息休养得差不多了,筋骨又恢复了。臣统兵带队去打高丽,您镇守京都多好,您不能轻动啊。”

但是,杨广给拒绝了。杨广说:“谢谢皇叔好意。皇叔啊,您肩头的担子不轻啊,您得给我镇守大兴城啊。长安大兴城那是咱们大隋的根基,朕让谁镇守都不放心呢。唯有皇叔您镇守大兴城,朕心乃呢。您要离开,朕不放心。那么征辽东也一样,派别人,朕心也不放心。只有朕当总指挥,朕才能够放心呢,才能够大获全胜啊。”

众大臣屡屡觐谏,最后隋炀帝急了,龙颜大怒啊,当时就冲着众大臣吼上了,说:“朕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岂有成功也!”我自己统兵带队带着你们去打,还没有把这高句丽打下来呢。如果我派别人去,那焉能成功呢?

那你就不琢磨琢磨,也许就是因为你去了,它就成功不了。你要不去,也许就成功了呢。他不琢磨这事儿。吼得群臣再不敢进谏了。

就这样,隋炀帝一意孤行,发动了二次征辽战役。

在开动前,先把留守涿郡的民部尚书樊子盖给调回东都,告诉樊子盖:“你别留在涿郡了,你的使命已然完成了。这粮草凑集的也不错。这一次寡人亲征高句丽,你有重要任务!干嘛呢?留守东都,在这里辅佐朕的越王杨侗!”

这杨侗是谁呀?杨侗乃是杨广的嫡孙子,是杨广的太子杨昭的儿子。

隋炀帝杨广一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叫杨昭啊,他娘就是萧美娘。杨昭从小在宫中长大,爷爷隋文帝视他为掌上明珠啊,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十二岁就把他封为了河南王。后来杨广不是由晋王被封为太子了吗?杨广一当太子,这个杨昭就进袭杨广的晋王爵位,授任内侍令,兼任左卫大将军。等杨广即位之后,这杨昭自然的就成为了东宫守缺太子了。杨昭此人颇有武力,能拉强弓。但是这个人跟他爹杨广截然不同啊,真是个好人呢,性情谦和,颜色平静,平常不大爱发怒,什么事情都是乐乐呵呵的。而且,有深沉,年纪轻轻颇有长者风度。为什么那么得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喜爱呢?这个孙子好啊,小小年纪办大人的事,那未来必成大器。长大之后,即便是有人在他面前犯了过错了,甚至说这过错犯得挺大。这位杨昭也只会说“大不是”。就说:“你这事办得不太对了!太不对了!”仅此而已,没有过多指责。而且,杨昭这个人特别简朴。吃饭不需要很多的食品,能吃饱就行,不要铺张浪费。什么家里用的围布啊、席子呀,都非常的节俭朴素,颇有开始杨坚之风。手下的臣子们,家中有老年父母的,碰到了还都要亲自询问:“家里老人可好啊?老太太好?老爷子好?有什么病吗?有病没问题啊,我派御医给他们治病……”哎,对臣下非常关心,逢年过节都有赏赐。也就是说杨昭这个人非常的仁爱。

咱们假设,要是隋炀帝不这么着折腾,什么开大运河呀、修长城啊、建么东都啊、征伐高句丽啊……能够慢慢地治理一下天下,治理治理大隋,让老百姓得以恢复,继承他爹开皇盛世。慢慢地这大隋国力蒸蒸日上。隋炀帝一死,杨昭再继位,那杨昭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盛世之主,一个仁宽的皇帝,一个比较好的明君。

可惜,杨昭这人不错吧。但是,命运很不好。怎么?他有点儿像那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身体特别胖,健康不太好。隋炀帝登基第二年,就是大业二年(606),杨昭病死了,年仅26岁,英年早逝!

哎哟!把杨广给疼得,派人又写祭文、又厚葬。而且把这杨昭的三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其中就有这位越王杨侗。

杨侗是杨昭的次子,那一年才两岁,就被封为越王了。但是,杨侗仪表俊美、禀性宽厚,跟他爹差不多少,深受杨广喜爱呀。所以,杨广只要外出巡幸,常常就把自己这个孙子杨侗让他留守洛阳。您别看是小孩儿,小孩往这儿一镇守,那也是我的皇孙,也代表我呀。足见杨广对杨侗非常喜爱。

说:“杨广为什么不让自己其他几个儿子来镇守啊?杨广不是有四个儿子吗?”是,杨广是有四个儿子。但是,其中一个夭折了,这位就不算了,根本的就没成人就死了;这杨昭也死了,他属于英年早逝,就还剩下俩儿子。